[实用新型]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5796.1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7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章 |
主分类号: | H02K15/08 | 分类号: | H02K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孔翰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士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绕线机 定子 引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定子的自动绕线设备,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内绕式或外绕式马达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式无刷马达有一定子,定子有多个绕线组,这些绕线组在定子外围,即称为外绕式定子。相反的,该绕线组在定子里面,则统称为内绕式定子。
在外绕式定子中,该绕线组大都采用人工方式将多条铜线缠绕在定子外围,不仅铜线的排列杂乱无章,而且铜线的张力大小无法一致,除了铜线容易断裂造成短路以外,也会烧毁马达,相对缩减使用期限。
为了解决这项弊端,台湾第M407545号专利案披露一种无刷马达绕线装置,是在一机台安装二侧板、上模、下模、扁平电缆头与辅助T轴。其中,该扁平电缆头位于上、下二模之间,其联结一飞叉,并配合侧板与辅助T轴建立铜线缠绕定子外围的途径。因为自动化的设计,所以铜线缠绕排列整齐,张力大小几乎相同,不容易断裂,当然减少短路的发生率,而且质量比传统的人工绕线方式更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提供一种定子引线装置,可适用内绕式或外绕式马达自动绕线机,其主要目的在于:这款定子引线装置采用二段式构造,有别于公知上模的操作模式,在执行绕线作业时更加平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包括下列组件:
一杆,其一端突出一被动部,该杆二端之间有一长孔、多个臂槽与多根销,这些臂槽依等分形成于杆上,每根销固定在相应的臂槽中;
一直筒,包括:一内孔,其沿轴向贯穿直筒中央,允许该杆通过直筒的内孔而可往复运动;二凸部,每一凸部突出直筒端面而可相对被动部移动;一限制件,其与该直筒的壁维持紧固关系,该限制件通过杆的长孔,限制直筒相对杆位移的范围;多个臂孔,每个臂孔形成于该直筒的壁且位于杆相应的臂槽外;多根轴,每根轴固定在相应的臂孔中;
一环,其套在该杆且固定不动,该环有二簧槽,这些簧槽位于环的不同端;
一盖体,其有一中心孔,该盖体套在杆外而可位移,其与直筒之间隔着环;
二弹簧,二弹簧之一顶着环,提供盖体位移所需的作用力,另一个弹簧顶着环,提供直筒反向位移所需的作用力;
多个臂,每个臂有一钩部与一叉部,该叉部与钩部形成于臂的不同端,在臂置入直筒的臂孔时,该臂与轴维持枢接关系,该钩部在直筒外面,该叉部进入杆的臂槽,令销立在叉部中央,决定钩部在一勾线位置与一放线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其中,该杆还有一结合件,当杆上端处联结一机械臂而可滑动,该结合件紧固于杆超出机械臂的部位,阻止该杆脱离机械臂,该盖体与环被弹簧弹开一距离,该环与直筒被弹簧弹开另一距离,以致臂的钩部维持在放线位置为常态。
在使用期间,以杆连带直筒与盖体缩减二距离,使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引线装置产生二段式行程,有别于公知上模的操作模式,在执行绕线作业时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还包括一固定环,该固定环套在直筒且相对于该直筒固定不动,其随着直筒相对杆往复运动。
其中,该直筒有一键槽。该固定环端面形成一定位槽,该定位槽对齐直筒的键槽共同容纳一锁固于直筒的键,该键阻止固定环绕着直筒转动。另外,该固定环有一狭缝,界定该狭缝至固定环形成定位槽的端面为一大致呈C形的夹持部,该夹持部夹紧直筒而使固定环固定不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引线装置采用二段式构造,其在使用前拥有二段距离:第一段距离是指弹簧弹开盖体与环,第二段距离是弹簧弹开环与直筒。以该直筒的凸部超过杆的被动部,驱使各臂的钩部维持在放线位置为常态。
在第一段行程中,凸部受力(通常是指上升的马达定子)驱使直筒相对杆位移,该直筒与环的间距趋近于零,压缩直筒与环间的弹簧,除了凸部并排被动部以外,各臂的钩部维持在勾线位置,完成第一段行程。
在第二段行程中,该被动部与凸部连带杆与直筒持续上升,直到环抵住盖体为止,压缩环与盖体间的弹簧。此刻,该机械臂至马达定子的距离近,加上固定环的配重关系,使杆支持马达定子更加平稳地执行绕线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绕线机的定子引线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杆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杆的某一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杆的另一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杆的第三个部位的横截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章,未经李明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57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用双机械端口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机定子铁心叠压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