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管材用外流道定径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5651.1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陶强;何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湖挤出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90 | 分类号: | B29C47/90;B29L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管材 外流 道定径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管生产装置组,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管材用外流道定 径套。
背景技术
塑料管材生产中的定径环节一般采用真空定径套来实现,定径套主要是将挤出 成型模具挤出的管坯冷确降温,同时固定管坯的外径尺寸及修整管材表面的粗糙 度。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结构的定径套,一般是结构不复杂的铜套,主要由定径 套,布水座,法兰几部分组成,定径套与布水座间形成蓄水腔及流道,法兰起固定 及安装定位的作用。工作时冷却水通过蓄水腔带走定径套上的热量实现冷却,管胚 进入定径套后通过管坯与定径套的热传导来实现冷却。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定径套, 冷却系统结构的设计均存在一些不合理处。使用传统定径套,通常会有冷却不充分、 冷却不均匀、管材外壁有水印或阴阳面等现象,影响管材的内外壁质量和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塑料管 材用外流道定径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塑料管材用外流道定径套,包括布水座和定径套,所述布水座上设有进水 孔,所述外流道定径套还包括压板和法兰,所述布水座由压板和法兰从两侧压紧固 定于定径套上,并与定径套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水孔连通的外流道,冷却水从进水口 进入后,流入所述外流道,并于定径套外壁形成水膜。
所述外流道定径套还包括套设于布水座和定径套之间的内环,该内环与布水座 之间形成与所述外流道连通的蓄水腔。
所述进水孔上设有用于连接进水管路的气管插座。
所述定径套外壁还设有外流道延伸段,所述外流道的一端与蓄水腔连通,另一 端与外流道延伸段连通。
所述外流道延伸段和外流道的外径相同。
所述定径套上开有均匀分布的沟槽,所述沟槽的一端连通外流道或外流道延伸 段,另一端连通至定径套内部。
所述定径套的内径为16-630毫米。
所述布水座上,与法兰连接的断面上卡设有环形水封槽,该水封槽内安装有起 密封作用的PU管。
所述定径套和法兰之间设有与所述外流道连通的出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后,流入所述外流道,并于定径套外壁形成水膜,该 水膜持续稳定,保证了高效的冷却效果。
2)内环的存在可以使从进水孔中进入的冷却水现在蓄水腔中汇聚,使冷却水 流动更加平缓,提高了水膜的形成质量。
3)沟槽可以使冷却水进入定径套内部,进而在定径套和管材之间形成水冷, 帮助棺材在定径套中滑动和冷却,增大冷却面积,减小摩擦系数,增大冷却面积。
4)定径套的内径为16-630毫米,因此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管材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径套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角度下定径套的B-B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角度下定径套的C-C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2角度下定径套的D-D剖视示意图;
其中:1、螺母,2、压板,3、布水座,4、气管插座,5、内环,6、法兰,7、 PU管,8、螺钉,9、定径套,101、外流道,102、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塑料管材用外流道定径套,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布水座3和定径套9, 布水座3上设有进水孔,外流道定径套还包括压板2和法兰6,布水座3由压板2 和法兰6从两侧压紧固定于定径套9上,并与定径套9之间形成与进水孔连通的外 流道,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后,流入外流道,并于定径套外壁形成水膜。
外流道定径套还包括套设于布水座3和定径套9之间的内环5,该内环5与布 水座3之间形成与外流道连通的蓄水腔。
进水孔上设有用于连接进水管路的气管插座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湖挤出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湖挤出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5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融合微信控制和无钥匙启动功能的电动车防盗报警系统
- 下一篇: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