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5441.2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3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包定;吴长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创伟永吉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H01H83/1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吕晋英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剩余 电流 漏电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尤其是一种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内部设置有两个线圈——瞬时线圈和漏电脱扣线圈。现有的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的瞬时线圈和漏电脱扣线圈通常分开设置,导致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的长度较长。
现有的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操作机构、电磁系统、灭弧罩、零序互感器、线路板,电磁系统包括瞬时线圈、漏电脱扣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同轴设置在线圈架中心,顶杆固定在动铁芯上,静铁芯同轴设置在顶杆外,漏电脱扣线圈同轴绕缠设置在线圈架外,瞬时线圈同轴缠绕设置在漏电脱扣线圈外。该设置把瞬时线圈和漏电脱扣线圈设置在一起,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的长度变短,但是关于其他部件的设置不够合理,线路板单独设置在一块区域,所需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节省空间的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操作机构、电磁系统、灭弧罩、零序互感器、线路板,所述壳体两侧内壁分别对应设有第一接线座组件和第二接线座组件,所述电磁系统固定设置于靠近第一接线座组件的一侧,所述电磁系统的一端与操作机构连接,所述灭弧罩设置在电磁系统的另一端与壳体内壁之间,所述线路板设置在壳体与灭弧罩之间并与灭弧罩相对应,在所述线路板与灭弧罩之间与壳体固定连接有隔板。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线路板与灭弧罩设置在一起,通过隔板设置,有效的减少了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隔板上设有固定线路板位置的定位槽,所述隔板上还设有若干个通孔。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通过定位槽设置,能固定线路板位置。隔板上的通孔是用来固定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一体设有若干个用于贯穿隔板上通孔的凸柱。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壳体上的凸柱与隔板上的通孔相配合,用来固定隔板与壳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线路板与灭弧罩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剩余电流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1、操作机构2、电磁系统3、灭弧罩4、零序互感器5、线路板6,壳体1是由左右两壳体拼装而成,用螺钉固定接连,壳体1两侧内壁分别对应设有第一接线座组件71和第二接线座组件72,接线座组件分别具有外部接线头,其与线路板6用接线连接,壳体1上具有电磁系统3的安装位置,电磁系统3设置的位置靠近第一接线座组件71,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操作机构2,电磁系统3的上端与操作机构2连接,灭弧罩4设置在电磁系统3的下端与壳体1内壁之间,灭弧罩4的上端贴在电磁系统3下端,灭弧罩4的下端贴在壳体1内壁上,线路板6设置在壳体1与灭弧罩4之间,线路板6的位置与灭弧罩4相对应,在线路板6与灭弧罩4之间设有隔板8,隔板8与壳体1固定连接,零序互感器5设置在线路板6与第一接线座组件71之间的空腔。线路板6与灭弧罩4设置在一起,通过隔板8设置,有效的减少了空间。
本实施例中,隔板8上设有定位槽81,定位槽81以U形分布,用来固定线路板6位置,隔板上还设有若干个圆形通孔82。
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壁上一体设有若干个用于贯穿隔板8上通孔82的凸柱11,凸柱11上设有螺钉孔,壳体通过螺钉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创伟永吉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创伟永吉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54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