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道进口集中补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1383.6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9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兰岗;蒋登云;田迅;孙文彬;刘丁;吴佰杰;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道 进口 集中 水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道进口集中补水系统。
背景技术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设了几十座鱼道,但由于我国鱼类种类多、生态习性千差万别、过 鱼对象的行为习性和过坝所需水文水力学条件的研究薄弱,过鱼设施的设计仍多沿用国外过 鱼设施技术;其中,为在鱼道内形成适合鱼类上行洄游的水流流速,鱼道补水系统均采用沿 鱼道自流或在鱼道设置多个补水点分散补水的方式。
现有鱼道补水方式的主要缺点为:鱼道竖缝宽度比鱼道进口宽度小,若采用从鱼道出口 自流至进口的沿程补水方式,则当鱼道竖缝处水流满足适合鱼类洄游的流速0.90m/s~ 1.20m/s时,鱼道进口处的流速却低于诱鱼流速,鱼类无法感知并找到鱼道进口;另一方面, 沿程补水方式适用于低水头的鱼道工程,对于坝高较高、水头较大的大坝,采用沿程补水方 式则会由于水头较高造成鱼道内流速过快,超过鱼类最佳洄游流速,以至鱼类体力消耗过多 无法游至鱼道出口;并且,鱼道设置多个补水点分散补水方式由于补水点多,同时各补水点 流量不同,需设置大量的流量调整装置,设备数量多且设备的维护不便;再者,常规的鱼道 各进鱼口单独设置取水口及管路方式,对于多进口的鱼道而言,补水系统管路较长、设备配 置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鱼道进口处的水流达到鱼类洄游要求 且设备配置简单的鱼道进口集中补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鱼道进口集中补水系统,包括补水总管,所述补水 总管连接有至少一根补水支管,所述补水总管的取水口从上游水库取水,所述补水支管的出 水口设置在鱼道进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补水支管的出水口设置在鱼道进口底部的补水槽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补水总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补水支管上设置有蝶阀。
进一步的是,所述调节阀所在补水总管处的前后各设有球阀和蝶阀。
进一步的是,所述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所述球阀为电动球阀,所述蝶阀为电动蝶阀。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鱼道进口处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补水总管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
进一步的是,所述补水总管上设置有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补水总管的取水口设置在大坝的上游水库,使补水总 管从上游水库取水,就可利用上游与下游的水位差,使上游水库的水经过补水总管和补水支 管自流到鱼道进口;并且,将补水支管的出水口设置在鱼道进口,可实现鱼道进口的集中补 水,使补水系统的配置结构得到精简;由于将补水支管的出水口设置在鱼道进口底部的补水 槽内,使得从出水口流出的水流均匀,减小对鱼道进口处水流的影响;由于在补水总管上设 置了调节阀,可以根据需要对鱼道进口的流量需求进行补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补水总管1、取水口11、补水支管2、出水口21、鱼道进口 3、补水槽4、调节阀5、球阀6、蝶阀7、液位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压力表91、流量计 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 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1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置皮碗的模袋阻水止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扫吸式扫地车的收集垃圾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