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可悬挂折叠式置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0829.3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0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吕兴栋;韩善灵;唐小东;徐海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可 悬挂 折叠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可悬挂折叠式置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车用置物装置一般是将置物装置固定于汽车座椅后方,置物装置与座椅连接处极易损害,导致置物装置稳定性较差,置物装置占用较大的空间,性能单一,实用性不高,并且固定于座椅后方的置物装置影响座椅的使用,从而影响驾驶人正常驾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可悬挂折叠式置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可悬挂折叠式置物装置,由支撑架1、左折叠杆2、上折叠杆3、吊钩4、折叠板5、推拉板6、右折叠杆7、置物箱8组成。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下固定杆110、上固定杆120、上连接钉130、下连接钉140、挂钩150;所述左折叠杆2上设有定位钉210、上定位孔220、定位槽230、下定位孔240;所述上折叠杆3上设有下定位孔310、下定位槽320、上定位孔330、上定位槽340;所述吊钩4上设有转轴孔410;所述折叠板5上设有后连接钉510、前连接钉520、深槽530;所述右折叠杆7上设有定位钉710、定位槽720、上定位孔730、下定位孔740;所述置物箱8上设有定位孔810。所述左折叠杆2通过下定位孔240定位于下连接钉140;所述上折叠杆3通过下定位孔310定位于上连接钉130;所述吊钩4通过转轴孔410定位于支撑架1;所述折叠板5一侧通过后连接钉510与两侧上定位孔330连接,另一侧通过前连接钉520分别与上定位孔220及上定位孔730连接;所述推拉板6插入深槽530内;所述右折叠杆7通过下定位孔740定位于下连接钉140;所述置物箱8两侧定位孔810分别与定位钉210及定位钉710连接。整个装置通过吊钩4悬挂于汽车座椅头枕架后方。置物箱8内可以放置手机、钱包等一些小物品;挂钩150可以挂一些衣物等;通过操纵上折叠杆3使折叠板5处于水平位置,同时操纵推拉板6使其拉伸到相应位置,可以放置相应物品;使用结束时,通过操纵上折叠杆3使折叠板5处于竖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用置物装置可以悬挂于座椅头枕后方,使用时可以展开,不使用时可以折叠起来,占用空间较少,具有多种功能。整个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置物装置展开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置物装置折叠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折叠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折叠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吊钩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拉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右折叠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左折叠杆,3.上折叠杆,4.吊钩,5.折叠板,6.推拉板,7.右折叠杆,8.置物箱,110.下固定杆,120.上固定杆,130.上连接钉,140.下连接钉,150.挂钩,210.定位钉,220.上定位孔,230.定位槽,240.下定位孔,310.下定位孔,320.下定位槽,330.上定位孔,340.上定位槽,410.转轴孔,510.后连接钉,520.前连接钉,530.深槽,710.定位钉,720.定位槽,730.上定位孔,740.下定位孔,810.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图5、图6、图7、图9、图10所示,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下固定杆110、上固定杆120、上连接钉130、下连接钉140、挂钩150;所述左折叠杆2上设有定位钉210、上定位孔220、定位槽230、下定位孔240;所述上折叠杆3上设有下定位孔310、下定位槽320、上定位孔330、上定位槽340;所述吊钩4上设有转轴孔410;所述折叠板5上设有后连接钉510、前连接钉520、深槽530;所述右折叠杆7上设有定位钉710、定位槽720、上定位孔730、下定位孔740;所述置物箱8上设有定位孔8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0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航车操作室内对讲机固定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