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膜活检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0362.2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6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封明霞;孙芬芬;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膜 活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胸膜活检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见的胸膜疾病常伴有胸腔积液,人们往往采用胸腔穿刺抽出胸腔积液来进行细胞学检查,但单靠胸腔积液的检查确诊率很低。当胸腔穿刺抽出的胸腔积液不能明确诊断时,则需要利用胸膜活检针进行胸膜针刺活检;因此胸膜活检针作为常见的医疗器械,在临床医中被广泛使用。
目前常见的胸膜活检针一般包括一个针管和两个针芯,其中一个针芯为针尖针芯,另一个为平头针芯,针管上开有呈钩状的用于提取胸膜标本的切割槽。在使用时先将针尖针芯推送至针管内,并利用针尖针芯将针管刺入胸膜腔;然后将针尖针芯拔出,接着将平头针芯推送至针管内,接着把针管向外退出一定距离,使针管上的切割槽钩住胸膜组织并使得胸膜组织自然挤入切割槽内,利用平头针芯与切割槽相配合将胸膜组织剪切取下,并送入针管的前端,从而获得胸膜组织用于活检。
但现有的胸膜活检针,在将针管向外退出以便切割槽钩住胸膜组织的过程中,切割槽不容易勾住胸膜组织,因此既增加了医生的操作难度,又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膜活检针,通过使切割槽的钩状部分能向外扩张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可使医生一次性的成功提取胸膜组织,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和病人的痛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胸膜活检针,包括针管和、所述针管后端连通的针座和插入所述针管的针尖针芯,针管的前端为针尖,在靠近所述针尖的针管上开有呈钩状的用于提取胸膜标本的切割槽,沿针管中心线方向从所述切割槽至针尖将针管分割为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的前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部铰接,在所述转轴上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转轴和固定部连接;还包括一端与活动部连接,另一端跨过转轴且穿过固定部的拉绳;所述针尖针芯的前端设置有容置扭簧的凹陷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拉绳松紧状态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套在所述针管后端的套筒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在套筒上开有螺纹孔和与所述螺纹孔连通的拉绳穿孔,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拉绳穿过所述拉绳穿孔后与调节螺杆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螺杆位于螺纹孔内的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开有用于系结拉绳的绳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胸膜活检针,包括针管和、所述针管后端连通的针座和插入所述针管的针尖针芯,针管的前端为针尖,在靠近所述针尖的针管上开有呈钩状的用于提取胸膜标本的切割槽,沿针管中心线方向从所述切割槽至针尖将针管分割为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的前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部铰接,在所述转轴上套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转轴和固定部连接;还包括一端与活动部连接,另一端跨过转轴且穿过固定部的拉绳;所述针尖针芯的前端设置有容置扭簧的凹陷部。使用时,通过收缩拉绳,使活动部向外扩张,从而保证了医生一次性成功地提取胸膜组织,降低了医生的操作难度和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胸膜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胸膜活检针的活动部向外扩张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103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修复融合器
- 下一篇:患者体液收集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