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用高纯四氯化硅的集中分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7621.6 | 申请日: | 201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8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罗全安;何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硅科技潜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1 | 分类号: | C03B37/01;F17D1/08;F17D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1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高纯 氯化 集中 分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配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用高纯四氯化硅的集中分配系统,其用于高纯四氯化硅生产,四氯化硅检测及灌装过程中的集中气、液分配。
背景技术
四氯化硅属于危险化学品第八类腐蚀品,有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常温下为液态,沸点57.6℃,极易挥发,遇水剧烈反应,易与空气中的水份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化氢(盐酸雾)。因此其有一定危险性,在实际产品倒罐、输送过程中,多采取高纯氮气(99.999%以上)进行压料、吹扫等,避免与空气的接触。
目前,通常的四氯化硅提纯生产,多采用精馏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设备、管道等密封无泄漏,装卸后,管道、阀门等处残余的四氯化硅,必须处理干净,否则拆卸后残留液体与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颗粒和盐酸雾,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并污染环境,腐蚀普通金属设施设备;残留在罐体阀门的二氧化硅粉末等,也会在后继产品使用中造成颗粒物杂质污染等。
检测高纯四氯化硅时如果采用传统取样方法,一方面产品接触空气后就反应变质,另一方面取样容器等也会带入二次污染,造成检测精度的不准。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光纤用高纯四氯化硅的集中分配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用高纯四氯化硅的集中分配系,其隔绝在提纯生产、分析检验、灌装等环节中四氯化硅产品与空气的接触,形成一个集中控制的气体、液体分配控制系统,方便地将四氯化硅产品在全密封的管道中实现管道吹净、分析检验、吹扫余料等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纤用高纯四氯化硅的集中分配系统,其包括第一主管道、第二主管道以及三通阀V10;其中,所述第一主管道的顶端安装有一三通阀V1,底端通过一二通阀V6和第二主管道对接;所述三通阀V1上连接有一高纯氮气管道N1和一普通氮气管道N2;所述第一主管道上还连接有三通阀V2、三通阀V3、三通阀V4和三通阀V5;所述三通阀V2上连接有生产线检测管道TI和生产线检测管道T2;所述三通阀V3上连接有生产线检测管道T3和生产线检测管道T4;所述三通阀V4连接有储罐管道P1和储罐管道P2;所述三通阀V5连接有储罐管道P3和储罐管道P4;所述第二主管道上连接有三通阀V7、三通阀V8和三通阀V9;所述三通阀V7上连接有原料检测管R1和原料检测管R2;所述三通阀V8上连接有原料检测管R3和原料检测管R4;所述三通阀V9上连接有红外在线分析检测入口管道F1和红外在线分析检测入口管道F3;所述三通阀V10上分别连接有红外在线分析检测出口管道F2、红外在线分析检测出口管道F4以及废液收集管W。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用高纯四氯化硅的集中分配系采用多个三通、二通阀门及配套管道,构成一个互通的阀门控制系统,通过阀门的多种不同开闭组合方式,可以实现使用氮气吹扫检测管道、检测池、阀门等,也可以切换使四氯化硅流向检测仪器检测池、废液收集罐等,还能切换使用氮气吹扫检测后管道、阀门等中的余料,让整个过程中四氯化硅都处于全密封的管道中流动输送,不接触空气,避免了与空气的接触反应变质和输送后管道、阀门的清洁,即保证了产品分析检测的准确性,也保证了高纯四氯化硅产品的质量。另外,阀门组可设置在离红外检测仪器较近的位置,便于进行检测时的切换操作,减少分析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彻底解决了传统取样瓶取样方式造成的二次污染、偏差和废料污染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用高纯四氯化硅的集中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利用高纯氮气吹扫管路时,氮气的流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对生产线产品在线检测时,四氯化硅的流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对原料检测时,四氯化硅粗品原料的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光纤用高纯四氯化硅的集中分配系统,其由第一主管道I、第二主管道II以及三通阀V10等几部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硅科技潜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硅科技潜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7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预制棒的延伸设备
- 下一篇:玻璃制品成型抛光加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