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茶叶压饼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7099.1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5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海龙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茶叶 压饼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茶叶压饼机。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
而紧压茶,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庄茶以及其他适合制毛茶的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目前制作紧压茶都是通过手工生产或者机械辅助的半自动化生产实现的,这样的生产方式劳动量大、劳动强度高、人力投入量大、生产成本高且生产效率十分的低下,难以实现连续的自动化生产,严重的制约着紧压茶的量产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茶叶压饼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茶叶压饼机,包括储料室,所述储料室的右下侧开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顶端通过铰链铰接有挡板,所述储料室的右侧设置有流量控制室,所述流量控制室的内腔卡接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通过伸缩杆与第一气缸活动连接,所述流量控制室的下方设置有物料传送室,所述物料传送室的内腔卡接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通过伸缩杆与第二气缸活动连接,所述流量控制室的右侧设置有压制室,所述压制室的内腔卡接有第三推板,所述第三推板通过伸缩杆与第三气缸活动连接,所述压制室的下方与物料传送室的水平位置还设置有和第三推板相适配的压制模具,且压制模具通过伸缩杆与第四气缸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制模具通过螺接或销栓连接的方式和第四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且压制模具的下方设置有成品出口。
优选的,所述储料室的底端呈倾斜状,且挡板的底端也开有与储料室的底端相适配的倾斜槽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全自动茶叶压饼机结构简单,使得该装置在从进料、运料、压制等完全实现全自动化,并且压制室的下方还设置有压制模具,使其能够压制出不同形状与图案的茶叶饼,该装置与传统的压饼机相比,完全实现自动化,免去了手动压制的繁琐,不但提高了茶叶饼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料室、2出料口、3挡板、4流量控制室、5第一推板、6第一气缸、7物料传送室、8第二推板、9第二气缸、10压制室、11第三推板、12第三气缸、13压制模具、14第四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海龙,未经吴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70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