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电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3266.5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2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晗;王杨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晗 |
主分类号: | B62J99/00 | 分类号: | B62J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学***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一种发电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喜欢骑自行车郊游或旅行,并随身自带 的数码产品如手机、照相机,在拍照、导航、听音乐过程中电池消耗过快,短 时间内无法充电的问题,以及夜间行驶无法照明路况,在野营的时候无法提供 光源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可以发电的自行车并不多见。因此,其市场前景广阔, 潜藏价值大。现有的发电自行车采用携带微型发电机发电,由于发电机与车轮 机械摩擦的影响,对骑行者产生很大阻力;同时现有的发电自行车需要携带可 充电的电源,电源成本较高且对环境产生污染,如不携带电源则发电状态不稳 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自行车发电时 的机械摩擦阻力,且免于携带电源,发电电流、电压稳定,适合在骑行时给电 子产品充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电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和后轮。在前轮和后轮上分别设置有前 轮线圈和后轮线圈,前轮线圈和后轮线圈分别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前交叉和后 交叉上;前轮线圈和后轮线圈使用导线并联后,连接整流电路,整流电路连接 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直接连接充电接口;在自行车前轮和后轮车圈内缘均设置 有两个以上的承载带,承载带上环形设置有承载孔,每个承载孔内嵌有一个第 一永磁体;每个车轮上第一永磁体极性方向均相同,第一永磁体靠近相应车轮 的线圈并随车轮自由转动。
所述的前轮线圈和后轮线圈分别由两个串联的分线圈组成,两个分线圈相 对设置于前交叉或后交叉的两根插条上;在所述的分线圈外侧设置有第二永磁 体,第二永磁体朝向车轮方向的磁极极性与相对应的第一永磁体背向车轮一侧 的磁极极性相反;所述的承载孔贯穿承载带,第一永磁体是一枚贯穿于承载孔 的永磁体;所述的第一永磁体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的承载孔是相对设置在承 载带两侧的两个凹坑,第一永磁体由在凹坑中填充的两枚永磁体构成,两枚永 磁体相对方向极性相异。所述的充电接口为USB接口;所述的自行车架上设置 有车灯通过带有开关的导线与充电接口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车轮转动时,设置在承载带上、固定在承载孔中的永磁体产 生运动磁场,固定在前交叉或后交叉的两根插条上的前轮线圈和后轮线圈在运 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能。该电能通过整流电路、稳压电路后可以向 电子产品直接充电。采用分线圈的结构,并在分线圈外侧设置有第二永磁体, 可以进一步加强运动磁场的强度,发电效果会更好。前轮线圈和后轮线圈的并 联,使进入整流电路的电流更强、电压更稳定,因此可以不必携带电源。
第一永磁体横截面为半圆形,可以增加安装牢固程度。承载孔采用相对设 置在承载带两侧的两个凹坑,第一永磁体由在凹坑中填充的两枚永磁体构成, 两枚永磁体相对方向极性相异,这一设计方案可以在保证足够磁场强度的前提 下使用较小的磁体,从而降低磁体的采购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给自行车车灯供电,用于夜间行车的照明。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发电过程中完全没有机械摩擦,降低了骑行者的阻力。同时本实用 新型中不必包括电源,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环保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B面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承载带及线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半圆形第一永磁体镶嵌在承载带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永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后轮1、前轮2、车架3、充电接口4、导线5、车灯6、后轮线 圈7、前轮线圈8、分线圈10、第二永磁体11、承载孔12、承载带13、承载孔 16、第一永磁体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晗,未经高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3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