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送风无级可调低氮煤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98026.0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8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冯现河;闫龙;韩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永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C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71099 山东省泰安市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送风 无级 可调 低氮煤粉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送风无级可调低氮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煤粉燃烧器,指能够让煤粉在短时间内充分燃烧,产生高温涡流的设备。目前现有的 容量2.8MW-42MW范围内的小型煤粉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的燃烧器,普遍在60%以上的运 行负荷下才能稳定燃烧,在低负荷情况下无法正常运行,进而无法满足用热负荷不稳定的 用户;同时,煤粉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在400mg/m3-800mg/m3,远远达不到国家和地方的 环保标准,脱硝成本高,运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级送风无级可调低氮煤 粉燃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多级送风无级可调低氮煤粉燃烧器,包括预燃室、一次风机、二次风机、三次风 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预燃室顶部设置有烧头前盘和点火器,预燃室底部通过预燃室连接 体与锅炉本体段相连接,预燃室周向设置有二次调风门和三次调风门,二次风机通过二次 调风门与预燃室相连通,三次风机通过三次调风门与预燃室相连通,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 煤粉供料量以及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的风量在不同负荷下自动配比。
所述二次调风门与三次调风门呈90°布置。
所述烧头前盘在预燃室上呈倾斜布置,点火器的轴线与预燃室安装面相垂直。
所述预燃室上倾斜布置有火焰监视器,用于观察锅炉内部点火、正常燃烧以及其他状 态。
所述预燃室上设置热电偶,实时测量预燃室的温度。
所述三次调风门与风门马达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二次调风门与三次调风门的设置,可对风量精确控制; 采用空气分级和烟气再循环技术,实现在25%-110%范围的不同负荷下无级调节,高效稳定 运行,燃料燃烬率不低于98%,实现煤粉低氮燃烧,使氮氧化物原始排放不大于200mg/m3; 最低可实现25%负荷运行,特别适用于热负荷不稳定、高能耗、地方环保标准高的用户, 自动化程度高,环保成本低,经济节能,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烧头前盘,2、预燃室,3、预燃室连接体,4、二次调风门,5、三次调风 门,6、风门马达,7、点火器,8、火焰监视器,9、热电偶,10、锅炉本体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多级送风无级可调低氮煤粉燃烧器,如图1所示,包括预燃室2、一次风机、二次 风机、三次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预燃室2顶部设置有烧头前盘1和点火器7,如图2所 示,预燃室2底部通过预燃室连接体3与锅炉本体段10相连接,如图3所示,预燃室2周 向设置有二次调风门4和三次调风门5,所述二次调风门4与三次调风门5呈90°布置, 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煤粉供料量以及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的风量,使煤粉供料量以及 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的风在不同负荷下自动配比,实现无级可调效果。
烧头前盘1在预燃室2上呈倾斜布置,点火器7的轴线与预燃室2安装面相垂直。火 焰监视器8在预燃室2上呈倾斜布置,用于观察锅炉内部点火、正常燃烧以及其他状态, 起到安全点火和熄火保护的作用。如图2所示,预燃室2上设置热电偶9,实时测量预燃室 2的温度。
三次调风门5与风门马达6相连接,二次调风门4与另一个风门马达相连接。
预燃室2的进料口与一次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出料口通过锅炉本体段10与锅炉的炉膛 相连通,使得一次风机吹来的燃料经预燃室2的点火器7点燃后,进入锅炉的炉膛内进行 燃烧。预燃室2的进风口分别与二次风机和三次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二次风机通过二次调 风门4与预燃室2进风口相连通,三次风机通过三次调风门5与预燃室2进风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永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永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98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