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87288.7 | 申请日: | 2015-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0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劲松;任志恒;胡红祥;郑玉贵;金鹏;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卓异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3/56 |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盘 回路 多相 冲刷 腐蚀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行业浆液冲蚀模拟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脱硫系统 浆液泵和浆液输运管道冲蚀的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火力发电行业脱硫系统内浆液冲蚀的模拟装置主要采用浆液罐旋 转测试的方式进行。与现场的实际工况相比,常规测试方式不能有效模拟浆液循 环泵(叶片、泵壳)和输运管道内的冲蚀行为,而且常规实验装置不能同时分析 测量整个管路系统内各个部件的冲蚀情况,同时常规测试方式不能原位监测管路 材料的冲蚀失效特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接近于实际工况的,且能够高效、准确模拟 脱硫系统浆液泵和浆液输运管道冲蚀的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解 决常规测试方式不能有效模拟浆液循环泵(叶片、泵壳)和输运管道内的冲蚀行 为,不能同时模拟测量整个脱硫系统管路内各个部件的冲蚀情况以及不能原位实 时监测管路材料的冲蚀失效特征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转盘冲蚀实验部、管 件测试回路实验部,具体结构如下:
在旋转圆盘实验部,旋转圆盘紧固于电机转轴,尼龙垫片固定于金属样品托 架的一侧,样品通过尼龙压片固定于尼龙垫片的一侧,金属样品托架通过金属压 环安装固定于旋转圆盘上;
在管件测试回路实验部,样品室壳内相对设置上下两个橡胶压块,外侧样品、 内侧样品固定于上下两个橡胶压块间的卡槽内。
所述的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金属样品托架以悬臂方式等距 安装于旋转圆盘上。
所述的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采用金属压环调节旋转圆盘的 冲蚀角度,冲蚀角度调节范围0~90°。
所述的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上下两个橡胶压块侧面通过盖 板卡圈密封。
所述的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外侧样品、内侧样品的两端分 别连接不锈钢管。
所述的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外侧样品、内侧样品与橡胶压 块组成短接头、三通、弯头或变径管路配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旋转圆盘实验部中快速、准确地获得冲蚀试片在不同冲 蚀角度、不同冲蚀速度和不同固体颗粒浓度下的冲蚀性能。
2、本实用新型同时在管件测试回路实验部能够模拟分析实际管路的失效行 为,可以模拟测试整个脱硫系统在不同流速、不同固体颗粒浓度下不同管道及配 件的冲蚀情况。
3、本实用新型能够原位实时监测不同材料在管路系统中的冲蚀失效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的转盘冲蚀实验部 的部件图。
图2(a)-图2(b)为本实用新型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的管 件测试回路实验部的样品室部件图(弯头样品)。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 (b)为侧视图。
图中,1电机转轴;2金属压环;3样品;4尼龙垫片;5尼龙压片;6金属样 品托架;7旋转圆盘;8不锈钢管;9样品室壳;10橡胶压块;11盖板卡圈;12 外侧样品;13内侧样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a)-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转盘-回路式多相流冲刷腐蚀 实验装置,分为转盘冲蚀实验部(电机转轴1、金属压环2、样品3、尼龙垫片4、 尼龙压片5、金属样品托架6、旋转圆盘7)、管件测试回路实验部(不锈钢管8、 样品室壳9、橡胶压块10、盖板卡圈11、外侧样品12、内侧样品13)以及综合 控制柜三部分,具体结构如下:
在旋转圆盘实验部,旋转圆盘7(转盘)紧固于电机转轴1,尼龙垫片4固定 于金属样品托架6的一侧,样品3通过尼龙压片5固定于尼龙垫片4的一侧,金 属样品托架6通过金属压环2安装固定于旋转圆盘7上,并且金属样品托架6以 悬臂方式等距安装于旋转圆盘7上。采用金属压环2调节旋转圆盘7的冲蚀角度, 冲蚀角度调节范围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卓异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卓异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72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材料的高倍应力测试治具
- 下一篇:SMC片材增稠度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