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除尘排烟装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内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2057.7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7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莉;杨迎哲;祝文强;赵洁;马峰;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4 | 分类号: | F23J15/04;F23J13/0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7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除尘 装置 自然通风 冷却塔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器和烟囱的布置结构,具体涉及一 种脱硫除尘排烟装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内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大气污染的控制非常关注,对燃煤电厂 的烟气提出了超净排放的要求,在脱硫吸收塔之后再加一级湿式电除尘器是解决 办法之一。
电厂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器和烟囱通常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外,近年 来有将脱硫吸收塔或烟囱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内的应用,但若将脱硫吸收塔、 湿式电除尘器、烟囱按通常水平顺序布置在间冷塔内,占地面积大,烟道弯头多, 排烟阻力大,风机功率大,进而使厂用电率较高;三种设备在塔内占地面积大, 影响塔内冷却设备布置;三种设备水平布置在塔内时,烟囱不在间冷塔中心位置, 这种偏心布置使烟囱排烟对冷却塔内壁的腐蚀面积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脱硫除尘排烟装置在自然 通风冷却塔内的布置结构,节省投资、降低厂用电率及厂区占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脱硫除尘排烟装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内的布置结构,脱硫除尘排烟装置 包括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器和烟囱,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器和烟囱从下 往上依次垂直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中心,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道从自 然通风冷却塔外部输送到脱硫吸收塔中。
进一步,所述自然通风冷却塔为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或自然通风湿式横流 塔。
进一步,所述烟道水平设置。
进一步,所述烟道塔内部分连接至脱硫吸收塔,塔外部分架设在支架上,水 平穿过自然通风冷却塔筒壁。
进一步,所述烟道距离地面一定高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将电厂的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器和烟囱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 塔内,三种设备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垂直布置在塔中心;脱硫吸收塔布置在最底层, 湿电除尘器布置在中部,烟囱布置在最上部,三者垂直布置于间冷塔中心,占地 面积最小,有利于冷却塔内冷却设备、道路等的布置。
烟囱位于冷却塔中心,使烟囱排烟对间冷塔内壁的腐蚀面积最小,节约防腐 材料,节省投资。垂直布置后,烟囱排烟口抬高到较高的高度,可有效利用压差, 使排烟高度抬升,污染物扩散效果好。烟道从冷却塔外水平接入脱硫吸收塔内, 减少烟道弯管,使烟道距离最短,减少排烟阻力,降低风机功率,降低厂用电率。 湿式除尘器的工艺水可重力流进入脱硫吸收塔内进行重复利用,减少管道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中:1-自然通风冷却塔;2-展宽平台;3-散热器或填料;4-地面;5-烟道; 6-脱硫吸收塔;7-湿式电除尘器;8-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脱硫除尘排烟装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内的布 置结构,脱硫除尘排烟装置包括脱硫吸收塔6、湿式电除尘器7和烟囱8,脱硫 吸收塔6、湿式电除尘器7和烟囱8从下往上依次垂直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1 的中心,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道5从自然通风冷却塔1外部输送到脱硫吸 收塔6中。
本实用新型将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器、烟囱垂直布置于冷却塔中心位置, 节约用地,减少烟道长度和转弯,降低厂用电率,减少塔内壁的腐蚀面积,合理 利用塔内占地。
进一步,所述自然通风冷却塔1为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或自然通风湿式横流 塔。
进一步,所述烟道5塔内部分连接至脱硫吸收塔6,塔外部分架设在支架上, 水平穿过自然通风冷却塔筒壁,散热器或填料3布置在冷却塔1下部周围,散热 器或填料3顶部与间冷塔1之间由展宽平台2密封;烟道5水平设置,且距离地 面4一定高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吸收塔、湿式电除尘器和烟囱在自然通风冷却塔 内的布置方法,该方法将湿式电除尘器、脱硫吸收塔和烟囱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 塔中心,使烟道距离最短、在间冷塔内占地面积最小,最大限度利用塔内风压进 行排烟,节约湿式电除尘器、脱硫吸收塔和烟囱在塔外的占地,从总体上节约用 地面积。自然通风冷却塔包括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和自然通风湿式横流塔。
以上内容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 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 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 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2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