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前视功能的汽车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0626.4 | 申请日: | 2015-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9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晓华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前视 功能 汽车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装式具有前视功能的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外装式汽车后视镜是汽车在倒车、变换车道时确保交通安全的重要辅助工具,传统后视镜一般只能折射车身两侧后方的路况,而位于车身两侧前方则处于视觉盲区,驾驶员因无法观察到该盲区位置,导致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目前有一种带有前视功能的外装式汽车后视镜,在传统后视镜上再安装能够反射后视镜前方路况的前视平面镜,使驾驶员通过该前视平面镜可直接观察到车身前两侧,实现前视功能。该汽车后视镜采用平面镜反射的方式进行观察,且前视平面镜观察窗口面积不能过大,因此通过该后视镜观察到的车身两侧前方路况范围较小,而且前视平面镜还存在不易安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带前视功能的汽车后视镜,其通过凸面镜与三棱镜的配合,车身两侧前方路况的可视范围更大,而且其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简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前视功能的汽车后视镜,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后侧的后视反光镜,壳体的前侧设有前透光玻璃,壳体内设有与该前透光玻璃相对应的凸面镜以及与该凸面镜相对应的三棱镜,三棱镜的影像入射面与凸面镜的凸面相对应,三棱镜的影像出射面位于壳体后侧的后视反光镜的旁侧,三棱镜的反射面镀有镜面膜。
优选的,壳体上位于前透光玻璃的旁侧还设有转向指示灯。
进一步的,壳体的下方还设有下透光玻璃,前透光玻璃、下透光玻璃、凸面镜、三棱镜和壳体围覆形成密闭空腔。
进一步的,三棱镜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凸面镜通过调节机构活动安装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设于壳体后侧的后视反光镜观察车身两侧后方的路况,还可以通过设置于壳体内的凸面镜与三棱镜配合观察车身两侧前方的路况,避免驾驶的视觉盲区,以保障行车安全。车身两侧前方的路况影像首先经过前透光玻璃透射,再经凸面镜反射,然后从三棱镜的影像入射面进入,接着经三棱镜的反射面反射,最后从三棱镜的影像出射面进入驾驶员视野中,通过凸面镜与三棱镜的配合,车身两侧前方路况的可视范围更大,而且其机构设计简单合理,安装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
1、壳体;2、后视反光镜;3、转向指示灯;4、前透光玻璃;5、凸面镜;6、三棱镜;7、镜面膜;8、下透光玻璃;9、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带前视功能的汽车后视镜,包括壳体1及设置于壳体1后侧的后视反光镜2,壳体1的前侧设有前透光玻璃4,壳体1上位于前透光玻璃4的旁侧还设有转向指示灯3,前透光玻璃4与转向指示灯3形成钝角,避免转向指示灯3闪亮时对前方透光区域造成干扰,壳体1内设有与该前透光玻璃4相对应的凸面镜5以及与该凸面镜5相对应的三棱镜6,三棱镜6的影像入射面与凸面镜5的凸面相对应,三棱镜6的影像出射面位于壳体1后侧的后视反光镜2的旁侧,三棱镜的反射面镀有镜面膜7。
车身两侧前方的路况影像首先经过前透光玻璃4透射,再经凸面镜5反射,然后从三棱镜6的影像入射面进入,接着经三棱镜6的反射面反射,最后从三棱镜6的影像出射面进入驾驶员视野中,通过凸面镜5与三棱镜6的配合,车身两侧前方路况的可视范围更大,而且其机构设计简单合理,安装简便。
本带前视功能的汽车后视镜可通过设于壳体1后侧的后视反光镜2观察车身两侧后方的路况,还可以通过设置于壳体1内的凸面镜5与三棱镜6配合观察车身两侧前方的路况,避免驾驶的视觉盲区,以保障行车安全。
壳体1的下方还设有下透光玻璃8,前透光玻璃4、下透光玻璃8、凸面镜5、三棱镜和壳体1围覆形成密闭空腔,防止雨水或其他杂质附着于镜面上,影响成像观察,另外下透光玻璃8可以增加光亮度,有利于驾驶员进行前视观察。
三棱镜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凸面镜5通过调节机构9活动安装于壳体1内,通过调节机构9调整凸面镜5的位置,从而获取更广的前视观察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晓华,未经周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06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