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伸缩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80000.3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1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山;林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丰联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12 | 分类号: | F16L2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8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特别涉及一种伸缩管。
背景技术
目前,伸缩管主要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由弹性材料制成,内管设置在外 管中,外管的管表设置褶皱。在使用时,通过拉伸外管,褶皱展开,使得外管 长度变长,从而使内管延伸。当使用完毕后,由于内管的弹性回复力使外管收 缩,从而便于收纳。现有的伸缩管缺陷在于外管要形成褶皱,从而需要较多的 材料,成本较高;此外,褶皱无法完全展开,延伸长度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褶皱产生,节约材料 且能够快速装配拆卸,便于使用的伸缩管。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伸缩管,包括内管,外管和连接组件,所述内管 设置在外管中,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伸缩管两端,所述内管的长度与外管相同, 内管的外径小于外管的外径,所述内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外管由弹性无纺 布制成,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和引导件,连接座内部设有中空管体,内管 可套设在中空管体上,中空管体四周设有弹性片,引导件设在外管外部且由弹 性片固定。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固定件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连 接座上设有外螺纹,固定件与连接座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内部设有锥形端,所述锥形端可收紧弹性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导件一端设有导入口,导入口呈喇叭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的外表面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环绕连接座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管能够在水压增大时延伸,且 外管无褶皱,节约材料且外形美观;此外,连接组件和内、外管能够快速组装 和拆卸,便于操作,提升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管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管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管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A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管使用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 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伸缩管100包括内管1,外管2和连接组件 3,所述内管1设置在外管2中。所述连接组件3设置在伸缩管100两端,所述 内管1的长度与外管2相同,内管1的外径小于外管2的外径,所述内管1由 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外管2由弹性无纺布制成。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座31 和引导件32,连接座31内部设有中空管体311,内管1可套设在中空管体311 上。中空管体311四周设有弹性片312,引导件32设在外管2外部且由弹性片 312固定。上述技术方案的伸缩管在使用时,内管与外管可以随着水压升高而伸 长,不使用时会自动收缩,同时,采用弹性无纺布制成的外管,使得外管可完 全伸展。此外,采用,弹性片和引导件使连接组件和内、外管体连接,便于组 装和拆卸且连接稳固。
如图1至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固定件3,固定件33 上设有内螺纹331,所述连接座31上设有外螺纹312,固定件33与连接座31 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配接可进一步提升装配便捷性。所述固定件33内部设 有锥形端331,所述锥形端331可收紧弹性片312,从而在旋转固定件的同时自 动收紧弹性片,实现快速安装。所述引导件32一端设有导入口321,导入口321 呈喇叭状,从而便于内管和外管插入。所述连接座31的外表面设有限位部313, 限位部313环绕连接座设置,对固定件33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的伸缩管能够在水压增大时延伸,且外管无褶皱,节约材料且外 形美观;此外,连接组件和内、外管能够快速组装和拆卸,便于操作,提升使 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丰联管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丰联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0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风管分流可调式均匀送、回风装置
- 下一篇:新型硅橡胶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