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有天线的安装框架及笔记本电脑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8358.2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7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H01Q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喻嵘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天线 安装 框架 笔记本电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框架以及具有该安 装框架的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收发信号通常利用天线完成,具体地,如图1所示,天线400 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100内部,该天线400通过一根导线500与系统 端内部的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由于该导线500的布线问题,使得拆装笔记 本电脑时,容易损坏该导线500,此外,上述天线400需要从外协厂家购置, 增加了天线400的成本。
此外,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的显示屏通常通过设置在显示端内部的安装 框架来支撑和承托,以使显示屏能够牢固的安装在显示端上。
根据以上所述,若能够利用笔记本电脑现有部件代替导线来电连接天线 和收发模块,会大大增加笔记本电脑的可拆卸性,并能大大降低天线的制作 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有天 线的安装框架,该安装框架既能起到支撑和承托显示屏的作用,有能起到收 发信号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有天线的安装框架,用于笔记本电脑,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框 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内以支撑和承托显示屏; 所述框架本体的一端部具有所述天线,另一端部与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端电连 接。
优选地,所述天线由可收发信号的金属片制成。
优选地,所述天线与所述框架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天线与所述框架本体焊接成型。
优选地,所述框架本体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框架本体包覆所述显示屏的侧边边缘。
优选地,所述框架本体从下至上分别包覆所述显示屏的竖向两侧边缘。
优选地,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的上部一端,所述框架本体的下 部一端与所述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系统端和显示端,所述显示 端内部设置有上述的集成有天线的安装框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有天线的安装框架及笔记本电脑的 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框架集成有天线,从而使得安装框架既能支 撑和承托显示屏,还能作为导线使用使系统端内部的信号收发模块与天线导 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利用了显示端内部的现有部件,而无需另外加设 导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安装框架以及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框架的结构以及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显示端;20-显示屏;30-框架本体;40-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 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成有天线的安装框架, 用于笔记本电脑,该集成有天线的安装框架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框架本体 30;框架本体30设置在显示端10内部且包覆在显示屏20以支撑和承托显示 屏20,框架本体30的一端与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端内部电连接,另一端集成 有天线40。
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本体30集成有天线40,从而使得框架本体30既能支 撑和承托显示20屏,还能作为导线使用使系统端内部的信号收发模块与天线 40导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利用了显示端20内部的现有部件,而无需 另外加设导线,既节省加工成本,又简化了安装。
实际上,能够符合收发信号要求的天线40的外形可以有多种,如可制成 杆状的外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天线40由可收发信号的金 属片制成,为节省加工成本,天线40与框架本体30一体成型。优选地,天 线40与框架本体30一体冲压成型。
当然,天线40与框架本体30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 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天线40与框架本体30采用锡焊连接。
为使框架本体30与显示屏20绝缘,在框架本体30和显示屏20之间设 置有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绝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框架本体30包覆显示屏20的侧边 边缘。
为进一步节省显示端10内部的空间,框架本体30从下至上分别包覆显 示屏20的竖向两侧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8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自动包芯系统
- 下一篇:USB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