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活性炭纤维人工水草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6592.1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4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军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活性炭 纤维 人工 水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复合纤维人工水草。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河湖沿岸的污水排放使地表水体污染愈加严重,党中央、国 务院对治水也极为关注,历届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黑臭河水体治理以及 修复生态环境已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环境压力的改善、提升人居 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常用的河道治理方法主要为疏浚、生态浮岛、局部充氧和投撒生物菌 剂。局部充氧可提升水体溶解氧,常用有表曝、底曝、橡皮坝等手段。由于设 备及供电的局限性或河运发展的需求,制约及适用性交差,仅局限于湖泊河涌 或不承担运输任务的支流小河方可适用,使用局限性非常的强。疏浚清污方法 虽然可短期内一次性清除河底淤泥及大部分有机污染物,但通过疏浚清污破坏 了河道内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使得环境自净能力遭受到毁灭性破坏,在环境自 净能力低于纳污量时河道短时间内恢复污染状态甚至更加恶劣。同时,疏浚通 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维持的时间短,污染容易复发。生态浮岛 的水生植物以及根系的遮蔽作用,能够很好的抑制水华的爆发,提高水体透明 度,对改善后的水质有较好的保持作用,但由于受河道运输限制,浮岛只能设 置在河道两侧,则使得河道两侧水流流速和流量远小于河道中心,对河道整体 的净化效率低。且浮岛水生植物生长周期短、季节性强,导致处理效果随季节 变化较大。投撒生物菌剂是目前新兴的主要环境修复手段,通过在水体中投加 有用菌种,通过微生物参与下进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但由于菌种没 有固定载体受水流冲击,流失严重,需反复不停的进行菌剂投加,除造成较高 的运行成本外,由于水体中氧含量缺乏,菌种易转型为厌氧菌种,更加剧黑臭 水体的产生。
根治黑臭河道问题根本在于重建河道微生物系统,而微生物在局部环境内 的相对稳定又成为急需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如何能在不断流、不影响河道运 输安全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好氧型微生物的稳定生存环境成为了行业研发重点。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投用人工水草用以解决菌种流失问题,但由于大部分人工 水草材质为纤维织物为主,其坚实的材质又往往给往来船舶螺旋桨造成威胁, 对运输安全造成隐患。同时,由于缺乏充氧手段,往往菌种形成厌氧菌种而导 致水体黑臭现象趋于恶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复合型活性炭纤维人工水 草,能在不断流、不影响河道运输安全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好氧型微生物的稳定 生存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复合型活性炭纤维 人工水草,包括水草固定支架及固定在水草固定支架上的若干束人工水草纤维 束,所述人工水草纤维束呈U型,所述人工水草纤维束由密度不同的多密度段 组成,所述多密度段包括底部的底部高密度段、中部的低密度段、口部的口部 高密度段。
作为优选,所述水草固定支架为周向上设有弧形缺口的圆管,所述弧形缺 口沿圆管的轴向延伸,所述人工水草纤维束沿固定支架的轴向分布,所述人工 水草纤维束的底部设置在弧形缺口的圆管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水草固定支架内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外套于支撑管外 侧,所述曝气管将人工水草纤维束底部压紧贴合在水草固定支架内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水草固定支架的下底面上分布有支脚。
作为优选,所述支脚呈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人工水草炭纤维束由底部至顶部形成不同的 密度结构区间,使得该人工水草具有在底部曝气时,通过气泡上浮的作用力具 有直立漂浮的效果,失去气泡作用力时具有随水流方向倒伏的特性,因此,停 止曝气时,人工水草炭纤维束会短时间内随水流进行倒伏,给河道水流上部留 出通过空间,使得船舶或大型浮游物安全通过,能在不断流、不影响河道运输 安全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好氧型微生物的稳定生存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在河道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在河道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3为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复合型活性炭纤维人工水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水草固定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水草固定支架的剖面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军,未经冯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6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