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73342.2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2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伟煜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R31/06;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300 广东省揭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线缺乏个性化设计、美观度不够,大多充电线是一线一充,也有很多充 电线是一线多充,一线一充不能够实现多种连接插头的充电;一线多充则具有多条线,每多 一条线,就多出了线的成本,同时多条线在一起显得杂乱无章,在多条线的情况下往往分散 充电线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充电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电线,包括一导线部、一充电输入端、一充电输出端,所述充电输入端和充 电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导线部的两端;所述充电输出端包括块状结构,在该块状结构的 一侧引出第一充电插头,在所述块状结构的上下两个表面上设有对称排布的卡接柱;在卡 接柱上连接一旋转结构;所述旋转结构包括块状连接部,位于块状连接部的其中一端设有 连接孔,位于块状连接部的另一端引出有第二充电插头;所述块状连接部的表面包覆有用 于与所述卡接柱连接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整体结构呈“U”型,该连接结构的底部设有用 于使所述第二充电插头穿过的过孔,该连接结构的开口端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接柱配合连 接的卡接槽。
所述卡接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充电插头的长度。
所述卡接槽的槽体与所述块状连接部不相接触或不相重叠。
所述连接结构的材料呈现片状。
所述第一充电插头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连接孔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且所述第一 充电插头插入所述连接孔实现所述第一充电插头和第二充电插头的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在只有一条线的情况下实现一线多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实施例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实施例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实施例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结合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充电线,包括一导线部1、一充电输入端2、一充电输出 端,所述充电输入端和充电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导线部的两端;所述充电输出端包括块 状结构3,在该块状结构的一侧引出第一充电插头4,在所述块状结构的上下两个表面上设 有对称排布的卡接柱5;在卡接柱上连接一旋转结构;所述旋转结构包括块状连接部6,位于 块状连接部的其中一端设有连接孔,位于块状连接部的另一端引出有第二充电插头7;所述 块状连接部的表面包覆有用于与所述卡接柱连接的连接结构8,该连接结构整体结构呈“U” 型,该连接结构的底部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二充电插头穿过的过孔,该连接结构的开口端上 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接柱配合连接的卡接槽9。
所述卡接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充电插头的长度。
所述卡接槽的槽体与所述块状连接部不相接触或不相重叠。
所述连接结构的材料呈现片状。
所述第一充电插头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连接孔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且所述第一 充电插头插入所述连接孔实现所述第一充电插头和第二充电插头的电性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伟煜,未经杨伟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73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