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级反渗透制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4713.0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8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崔娜;朱辉;闫丽娜;张卫;康林杰;郄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东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纯水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级反渗透制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小型水纯化系统在初级纯化阶段广泛采用反渗透技术,基于小型 系统的结构空间及成本和设计难度考虑,目前广泛采用单级反渗透(单级 RO)工艺,而这种技术应用虽然同样可以达到去除90%以上无机离子、有 机物和微粒的目的,但存在如下弊病:
A、在应对较高含盐量水源时,单级RO系统脱盐率无法保证足够脱盐 率——基于反渗透膜自身的脱盐特性是以去除率为标准的,其产水的含盐 量也会跟随入水的含盐量提高而相应的提高,当固定某个指标时,将无法 达到既定产水电导率标准;由于产水水质含盐量(离子浓度)还较高,如 果后段还需进行深度纯化,比如使用离子交换方法,也会直接降低离子交 换树脂的处理量和使用效期;
B、产水水质稳定性不佳——单级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水质同时受压力、 温度、PH等诸多的影响,一旦条件波动,产水水质将快速波动,并需要更 长的时间重新稳定;
在进行反渗透之后的浓液由于含有较多杂质,通常会被当做污水排出, 造成大量水资源无法利用,因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时,系统的复 杂性给非专业用户的操作和维护带来了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双级反渗透制水设备,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浪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级反渗透制水设备,包括过滤罐、反渗透膜组,过滤罐设置有 输入端及输出端,反渗透膜组设置有输入端、浓液输出端及成品输出端, 过滤罐输出端与反渗透膜组输入端连接,反渗透膜组的浓液输出端连接有 排污口,所述的反渗透膜组包括一次反渗透膜组及二次反渗透膜组,过滤 罐输出端串联有一次加压泵及第一电磁阀后与一次反渗透膜组的输入端连 接,一次反渗透膜组的浓液排出口连接在过滤罐的输入口,一次反渗透膜 组及二次反渗透膜组之间增设有中继水罐,中继水罐串联在一次反渗透膜 组的成品输出端及二次反渗透膜组的输入端之间,二次反渗透膜组与中继 水罐之间还串联有二次加压泵及第二电磁阀,二次反渗透膜组的成品输出 端连接有成品储存罐。
所述的过滤罐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过滤罐、第二过滤罐、第三过滤罐, 第一过滤罐串联进水电磁阀后连接有进水口,第三过滤罐的输出端连接有 一次反渗透膜组的输入端。
所述的第一过滤罐与第二过滤罐之间串联有排污三通阀,排污三通阀 连接有排污口。
所述的一次反渗透膜组及二次反渗透膜组分别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反 渗透膜单元。
所述的一次反渗透膜组的浓液排出口串联电导率仪及电控三向阀后连 接过滤罐的输入口,电控三向阀还连接有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加设中继水罐,方便了生产对于不同水质的需求, 尤其在清洗生产设备时不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纯水,借助于设置的电控三 向阀,能够保证污染程度较低的浓液回收利用,当浓液污染程度较高时, 浓液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工作人员根据电导率仪示数,能够直接将污染程 度高的浓液排出,保证了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避免发生浓液二次 污染成品纯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附图中,1、一次反渗透膜组,2、二次反渗透膜组,3、一次加压泵, 4、第一电磁阀,5、中继水罐,6、二次加压泵,7、第二电磁阀,8、成品 储存罐,9、第一过滤罐,10、第二过滤罐,11、第三过滤罐,12、进水电 磁阀,13、进水口,14、排污三通阀,15、排污口,16、电导率仪,17、 电控三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东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东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4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