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双波段偏振探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3413.0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8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肃;战俊彤;付强;段锦;姜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4/04 | 分类号: | G01J4/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联合 变换 相关器 波段 偏振 探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用于联合变换 相关器的双波段偏振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目标探测与识别的众多方法中,联合变换相关器结合了光学、信息科 学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多门学科,能同时具有并行、大容量、高速度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机构、军事探测及交通监管等领域。
但在实际的探测过程中,如战场、雾霾等低对比度场景下,对目标的探测 通常具有不完整性,极大影响联合变换相关器的识别效率。对于这一现象通常 解决的方法是采用红外探测技术对低对比度目标进行探测,红外探测成像可根 据目标与背景的温度差异通过目标辐射进行成像,可有效解决低对比度场景下 的低照度问题,但这一方法获得的图像通常缺少场景的真实信息,影响联合变 换相关器中后续与模板进行识别的相关性。除了在探测技术上的改进之外,还 有许多研究者将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方法引入到联合变换相关器中,对直接用可 见光相机探测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或图像边缘提取等处理,目标与模板根据 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相关探测,提高了相关点的识别效率,但对低对比度图像进 行处理的过程中,并不能确定一种处理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图像,在确定处理 算法上将耗费大量时间,且处理过程易损失信息,与模板进行相关时,则会产 生不可避免的误差。
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局限性,提供 一种用于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双波段偏振探测系统,在战场、雾霾等低对比度场 景下应用于联合变换相关器从而获取高识别率的目标探测结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联合变换 相关器的双波段偏振探测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望远物镜、分光镜、可见光偏 振接收组件、近红外偏振接收组件、计算机处理器,所述分光镜位于望远物镜 后端;所述可见光偏振接收组件位于分光镜反射方向上,可见光偏振接收组件 包括可见光偏振片、可见光滤光片及可见光探测器;所述可见光偏振片、可见 光滤光片及可见光探测器同光轴,且串联排列;所述近红外偏振接收组件放在 分光镜的透射方向上,近红外偏振接收组件包括近红外偏振片、近红外滤光片 及近红外探测器;所述近红外偏振片、近红外滤光片及近红外探测器同光轴, 且串联排列;所述计算机处理器一端通过数据线分别与可见光探测器、近红外 探测器连接,另一端通过数据线与联合变换相关器连接,计算机处理器包括信 息处理器、图像显示器;所述图像显示器通过数据线与信息处理器连接。
所述可见光探测器为可见光CCD探测器。
所述近红外探测器为近红外CCD探测器。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针对战场及雾霾 天气等产生的低对比度环境给联合变换相关器带来的低识别率问题,分别采用 可见光和近红外偏振方法同时进行探测,解决了现有单一使用红外探测方法缺 失场景真实信息及单一使用偏振方法探测距离有限的问题,并将探测结果进行 融合处理,同时增加了偏振与红外探测信息,解决多数技术采用边缘提取、增 强等图像处理方法处理目标图像所产生的信息缺失的现象。双波段偏振探测可 结合偏振和红外的优点,改善单一使用任一方法的缺陷,扩展了光学相关技术 的适用范围,并将结果进行融合,增加目标识别几率,为后续的联合变换相关 处理提供了准确信息。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双波段偏振探测系统结构示 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双波段偏振探测系统实施例结 构示意图。
图中:1-望远物镜、2-分光镜、3-可见光偏振接收组件、31-可见光偏振片、 32-可见光滤光片、33-可见光探测器、4-近红外偏振接收组件、41-近红外偏振 片、42-近红外滤光片、43-近红外探测器、5-计算机处理器、51-信息处理器、 52-图像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34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