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渣破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7739.2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6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何孝明;陈桂生;孙宝军;陈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3/26 | 分类号: | B02C13/26;B02C1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41007***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破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机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铜渣破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破碎机主要有两种,即锤式破碎机和辊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的破碎结构由转子和反击板构成,破碎物料的方式是转子转动对物料进行打击,被转子打击的物料撞击反击板,反击板的反作用力将物料又反击到转子上,再经转子打击,多次反复将物料破碎。辊式破碎机的破碎机构由两个辊筒构成,辊筒相对运动时,对物料挤压进行破碎。
随着国家对环保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对生产中产量较大的环保泥、铜渣中的铜金属处理回收是必不可少的,环保泥、铜渣需要破碎后才能有效地回收其中的铜金属颗粒,降低环保风险,提高生产中废物的利用率。但目前的铜渣粉末处理设备破碎能力较差、破碎主轴及重锤轴稳定性和刚度差、铜渣破碎设备噪音污染较重,且灰尘对原料库及周边污染严重,因此对铜渣粉末处理设备进行改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必须要解决的。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0457687,申请日:2005年10月2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无篦条可逆重锤式破碎机,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无篦条可逆重锤式破碎机,包括马达、液力耦合器、变速齿轮组和破碎部分,马达的转轴与液力耦合器的主动轴相连接,液力耦合器的从动轴与变速齿轮组的主动轴相连接,破碎部分中包括壳体和转子,变速齿轮组的从动轴与转子连接,壳体内转子的两侧安装有弧形的反击板。该申请案结合了锤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采用双向旋转的结构,省略了篦条,从而能够加工含水量大的石料,不但效率高,速度快,而且延长了维护周期。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5579882,申请日:2013年9月9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锤式破碎机减震装置及锤式破碎机,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锤式破碎机减震装置及锤式破碎机,该锤式破碎机减震装置设置于锤式破碎机的壳体与破碎底槽之间,用于减小所述壳体与所述破碎底槽之间的振动,同时用于调整锤式破碎机出料粒度,锤式破碎机减震装置包括钢质垫块及弹性元件,钢质垫块与所述弹性元件间隔设置。该锤式破碎机减震装置的弹性元件具有缓冲、吸振的作用,减小破碎底槽和壳体间的振动传递,有效保护锤式破碎机内的电机及液压系统等,防止因巨大的振动使连接壳体与破碎底槽的螺栓松动,从而实现稳态工作,提高该锤式破碎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铜渣粉末处理设备破碎能力较差、破碎主轴及重锤轴稳定性和刚度差、铜渣破碎设备噪音污染较重,且灰尘对原料库及周边污染严重等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铜渣破碎系统,采用本技术方案使得铜渣破碎效果好,且设备稳定性高、刚度好,从而提高铜渣设备的寿命。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铜渣破碎系统,包括驱动电机、转向器和传动机构,其还包括破碎机构,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向器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的转向器的输出轴与主动轮固连,所述的主动轮与被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的被动轮与破碎机构固连。
所述的破碎机构包括旋转主轴、重锤轴、旋转盘、旋转支架、座圈、机架和主轴支架,所述的旋转主轴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座圈、机架、被动轮,所述的座圈包括上座圈、筋钣和底板,所述的上座圈通过筋钣与底板固连,所述的上座圈的内孔为从下到上的渐缩孔,所述的底板为圆柱体,所述的底板中心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周围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的底板圆周处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的筋钣设置在底板的圆周处,所述的筋钣与第一固定孔在同一圆周上;所述的旋转主轴中部套设有主轴支架,上述的底板下端面通过螺钉与第一固定孔的配合与机架固连,上述的底板上端面通过螺钉与第二固定孔的配合与主轴支架固连,所述的主轴支架也与机架固连;所述的旋转主轴上部设置有旋转盘,所述的旋转盘为正三棱柱结构,所述的旋转盘的上下底面的中心连线处与旋转主轴固连,所述的旋转支架环绕主轴支架设置,所述的旋转支架一端与旋转盘下端面固连,另一端设置有送料铲,所述的旋转盘三个棱角处均固连有重锤轴,所述的重锤轴上套设有重锤轴套,所述的重锤轴的下部且重锤轴套的外侧套设有重锤,所述的重锤为圆筒,所述的重锤的侧面与上座圈内孔侧面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旋转盘三个棱角处均通过铰链与重锤轴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7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芒硝矿初步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