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使快速成型的颅骨实体模型模拟铰链开口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6875.X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4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白石柱;赵铱民;吴秦;李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32 | 分类号: | G09B23/3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成型 颅骨 实体 模型 模拟 铰链 开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使快速成型的颅骨实体模型模拟铰链开口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利用快速成型技术,以CT扫描数据为基础制作的三维颅骨实体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颅颌畸形矫治以及肿瘤或外伤后骨缺损的修复。借助患者的三维颅骨实体模型,医生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术区情况,并结合模型具体探讨病例,制定更完善的手术方案。对于复杂病例,可以在模型上预演手术,同时给低年资医生演示或供他们进行操作训练。另外,还可以在颅骨实体模型上塑形、制作术中用导板、修复体以及手术用牵引装置等,它为医生提供了一个熟悉而真实的模拟空间,显著提高了口腔疾病的诊疗质量,有力促进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由传统的纯经验模式向精确化和数字化模式的转变。
然而,由于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复杂性,利用现有的快速成型技术无法将其完整重建,所以,制作出的头颅实体模型也就因缺少了颞下颌关节而无法模拟开口运动。当前,快速成型加工出的颅骨模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上下颌骨模型一体加工成型,另一种是上下颌骨模型分别加工成型,这两种形式均有不足之处,如在其上模拟正颌外科截骨术时,前一种形式由于上下颌骨没有分离,将无法在其上完成截骨的操作,后一种形式上下颌骨分离后,由于没有颞下颌关节的存在,此时,下颌骨模型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就主要依靠牙列间的咬合关系来确定,但是在模型上完成截骨操作后,使原有的牙列间的咬合关系被破坏,使得下颌骨模型与颅底的位置关系失去了参照,这将导致无法在模型上按预期的术后效果,来准确调整截下来的上下颌骨模型骨段间的位置关系。目前,临床上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面弓、颌架等辅助装置来记录并转移模拟截骨术前下颌骨模型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这样做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可使快速成型的三维颅骨实体模型模拟开口运动的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使上下颌骨相互分离开,也可以使模拟截骨术前下颌骨相对于颅底的位置关系得到记录(如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来弥补快速成型的颅骨实体模型的不足,亦可使该种模型能更接近于真实的解剖生理情况,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但是由于开口运动较为复杂,目前,只能模拟其部分——铰链开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快速成型颅骨实体模型模拟铰链开口的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快速成型的颅骨实体模型上使其可以进行铰链开口,使该种模型能更接近于真实的解剖生理情况,进而使其更好的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使快速成型颅骨实体模型模拟铰链开口的装置,包括对称的左部件、右部件,左部件、右部件分别设有外壳A、外壳B;外壳A内部设有内核A,上端设有防旋转销A,外表面设有标示A,内核A设有下颌升支插孔A;外壳B内设有内核B,上端设有防旋转销B,外表面设有标示B,内核B设有下颌升支插孔B。
所述的外壳A与内核A、外壳B与内核B之间设有0.1毫米间隙。
所述外壳A、外壳B为直径20mm,壁厚1.5mm的4/5空心球体。
所述的防旋转销A、防旋转销B为长4mm、宽3mm、高5mm的长方体
所述的标示A、标示B采用字母L、R区分左右。
所述内核A、内核B为直径16.8mm的实心球体
所述的下颌升支插孔A、下颌升支插孔B为直径6mm、高12mm的柱形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弥补了目前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加工的颅骨实体模型,无法模拟开口运动的缺陷,使用本装置后可以使该种模型更接近于解剖生理状况,更好的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左部件;2为右部件;1-1为外壳A;1-2为内核A;1-3为防旋转销A;1-4为标记A;1-5为下颌升支插孔A;2-1为外壳B;2-2为内核B;2-3为防旋转销B;2-4为标记B;2-5为下颌升支插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68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厢式真火燃烧室用轰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单片机学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