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透光滤光可调式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3550.6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9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庄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B60R1/12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种道北 |
地址: | 250357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透光 滤光 调式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透光滤光可调式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车主也在不断 地追求汽车的舒适度和智能化。目前,人们在购车后,一般都会在车窗上进行 贴膜,贴膜前,工作人员一般会询问车主两前车门玻璃上是贴全膜,还是预留 出玻璃的前部拐角处不贴膜,以上两种贴法的优缺点分别是:若贴全膜,驾驶 员在车内需透过车膜看后视镜,优点是看后视镜时车膜能过滤一部分强光,特 别是夜间行车时后面车的车灯不会特别的刺眼,利于行车安全,缺点是夜间在 倒车驻车时车膜会过滤掉自身车尾灯的灯光,驾驶员在车内很难看清车尾附件 环境,很多驾驶员都是摇下车窗进行倒车驻车,非常不便;若预留出玻璃的前 部拐角处不贴膜,则正好与贴全膜的优缺点相反,驾驶员在车内可直接透过纯 色车玻璃看到后视镜,优点是夜间在倒车驻车时驾驶员在车内可清楚的看到车 尾附件环境,利于夜间倒车驻车,缺点是夜间行车看后视镜时后面车的车灯由 于没有车膜的过滤,会特别的刺眼,不利于行车安全。目前以上两种情况人们 只能选择其一,各有优缺点,不能兼顾优点,影响人们驾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成为行业内长期以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透光滤光可调式后 视镜,它结构设计合理,在后视镜的壳体内设有一由驱动机构带动的可收至壳 体内或伸至壳体外覆盖在后视镜片外侧的滤光膜,夜间行车时可使滤光膜覆盖 在后视镜片外侧,能过滤一部分强光,后面车的车灯不会特别的刺眼,利于行 车安全,夜间倒车驻车时可使滤光膜收至壳体内,驾驶员在车内可清楚的看到 车尾附件环境,利于夜间倒车驻车,兼顾了优点,提高了人们驾车的舒适性和 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透光滤光可调式后视镜,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后视镜片,在 壳体内设有一由驱动机构带动的可收至壳体内或伸至壳体外覆盖在后视镜片外 侧的滤光膜。
在后视镜片下侧的壳体上设有滤光膜出入口,在后视镜片两侧的壳体上分 别设有一滤光膜竖直移动导向开口。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通过若干个轴承座安装在后视镜片上侧壳体内的水平 设置的上传动轴,在后视镜片下侧壳体内通过若干个轴承座安装有一水平设置 的下传动轴,下传动轴与上传动轴位置相对设置,在下传动轴与上传动轴两端 之间分别套设有一环形传动带,后视镜片的两端分别与两环形传动带的中间位 置对正,滤光膜的两端分别与两环形传动带相连,下传动轴的一端与设在壳体 内的减速机及电机相连,电机与设在车内的控制装置相连。
在环形传动带的内表面沿周向设有传动齿,在下传动轴与上传动轴的两端 分别设有一齿辊,每条环形传动带分别通过其内表面的传动齿与下传动轴和上 传动轴同一端的两齿辊啮合相连。
在环形传动带的外表面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卡凸,在滤光膜的两端分别设有 若干个与卡凸相配合的卡孔,滤光膜通过其两端的卡孔分别与两环形传动带上 的卡凸卡接相连。
所述滤光膜的宽度与后视镜片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在后视镜的壳体内设有一由驱 动机构带动的可收至壳体内或伸至壳体外覆盖在后视镜片外侧的滤光膜,夜间 行车时可使滤光膜覆盖在后视镜片外侧,能过滤一部分强光,后面车的车灯不 会特别的刺眼,利于行车安全,夜间倒车驻车时可使滤光膜收至壳体内,驾驶 员在车内可清楚的看到车尾附件环境,利于夜间倒车驻车,兼顾了优点,提高 了人们驾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传动带部位的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壳体,2、后视镜片,3、滤光膜,4、滤光膜出入口,5、滤光膜 竖直移动导向开口,6、轴承座,7、上传动轴,8、下传动轴,9、环形传动带, 10、减速机,11、电机,12、传动齿,13、齿辊,14、卡凸,15、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35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蔽式摄像头后视镜系统
- 下一篇:车辆电子安全警示后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