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1769.2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先;李伟;黄永仲;黄锦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20 | 分类号: | F01P11/20;F01P1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中冷器 自动 放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放水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中 冷器自动放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海上、湖泊作业的船用柴油机或者潮湿区域 的其它中冷设备,其中冷器在工作时,由于空气湿度大,中冷器内部将产生大 量冷凝水,如果不及时排出中冷器,将导致中冷器气道的相对冷却面积变小, 增加气道阻力,使中冷器的冷却能力降低,当冷凝水足够多时,冷凝水将随气 流进入下级连接零部件,造成下级零部件的严重故障,同时冷凝水过多可能会 由于中冷器失效而导致其它严重后果。
目前,传统的中冷器放水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1、不能时刻对中冷器冷凝水进行排放,而且局限于在开机前或者停机后才 能对冷凝水进行排放,导致中冷器在工作状态时淤积冷凝水,增加进气阻力, 影响中冷器的冷却效果;
2、密封效果较差,容易泄露中冷器气体,降低了发动机的效率;
3、适用的范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 紧凑、通用性强,可随时排放发动机中冷器冷凝水的自动放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包括 阀体,在阀体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阀体上部连接有中空结构的感温体,该感 温体的内腔设有可挤压变形的弹性帽,在所述感温体与弹性帽之间填充有相变 体,在所述弹性帽下端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阀杆,在阀杆外围与阀体之间设有 回位弹簧,所述阀杆下端与出水口相适配,在所述阀体内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 流水通道。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阀体下部连接有调压螺塞,所述调压螺塞内设 有球体和调压弹簧,所述球体与出水口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帽下方的感温体腔体内设有密封圈,在密封圈下方 的感温体腔体内设有隔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外围设有连接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内分布有多条流水通道与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阀体外围设有连接法兰。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不需要人工操作,可实时对中冷器自动排水,避免因疏漏忘记放水,导 致中冷器发生故障;
2、该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密封效果更佳,有效减少中冷器气体的泄露;
3、可根据工作场合的需要,灵活配置止回阀,有效避免冷凝水倒流,降低 对放水管路的布置要求;
4、结构紧凑小巧,安装简单,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关闭状态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开启状态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1-感温体、2-相变体、3-弹性帽、4-阀杆、5-密封圈、6-隔圈、7- 回位弹簧、8-阀体、81-流水通道、82-出水口、83-连接螺纹、84-连接法兰、 9-球体、10-调压弹簧、11-调压螺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包括阀体8,在 阀体8底部设有出水口82,阀体8上部连接有中空结构的感温体1,该感温体1 的内腔设有可挤压变形的弹性帽3,在感温体1与弹性帽3之间填充有相变体2, 在弹性帽3下端连接有上下移动的阀杆4,在阀杆4外围与阀体8之间设有回位 弹簧7,阀杆4下端与出水口82相适配,在阀体8内设有与出水口82连通的流 水通道81,该发动机中冷器自动放水装置通过感温体1传递热量,使相变体2 的体积增大,在体积膨胀的作用力下挤压弹性帽3,进而推动阀杆4下端插入阀 体8的出水口82,当感温体1外部温度为常态时,相变体2的体积收缩变小, 阀杆4在回位弹簧7的回弹力作用下,使阀杆4下端脱离阀体8的出水口82, 实现中冷器的冷凝水自动化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1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轴承盖联接梁
- 下一篇:一种消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