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抽吸设备的车载式中转斗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1756.5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2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闫炳雷;高广东;黄向阳;成沛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8 | 分类号: | B60P1/28;B60P1/60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抽吸 设备 车载 中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抽吸设备的车载式中转斗。
背景技术
由于装配空间等因素的限制,移动式抽吸设备储料仓的容积往往较小,待储料仓装满后便要停止工作进行卸料操作。在储料仓倾翻卸料时,由于卸料口距地面的高度要明显低于常用工程车辆上装的高度,故不能直接卸料到工程车辆上。若将车载式移动抽吸设备开往卸料区进行倾倒卸料,则又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新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移动式抽吸设备连续工作,提高移动式抽吸设备工作效率的移动式抽吸设备的车载式中转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新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抽吸设备的车载式中转斗,其包括车载底盘和中转斗本体,中转斗本体靠近车载底盘尾部的一端铰接于车载底盘上,车载底盘上设有驱动中转斗本体倾翻的举升油缸;
所述中转斗本体由底板、前板、顶板、后盖和两侧板围合形成箱体状,中转斗本体内部为储料腔;
所述后盖上端铰接于顶板朝向车载底盘尾部的一端,并由驱动装置驱动开启或关闭;
所述顶板内部设有用于连接移动式抽吸设备的进风口和用于抽吸物料的进料口,且进风口和进料口分别与储料腔连通。
所述顶板内部且在进风口处设有过滤室。
所述储料腔的中部对应进料口处设有落料缓冲装置。
所述底板靠近后盖的一端上设有用于锁紧后盖的锁钩。
所述底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车载底盘副车架或大梁贴合的纵梁;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用于与车载底盘铰接的翻转座,以及与举升油缸连接的油缸座。
所述前板上设有水箱,水箱内部的水通过管路接到车载底盘的后桥位置,用于冷却工程车辆刹车片。
所述后盖内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密封件的密封沟槽;所述后盖外侧面上设有折叠爬梯和折叠踏板。
所述驱动装置为两个分别设在两侧板上的后盖油缸,后盖油缸的一端连接于侧板上,另一端连接于后盖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中转斗本体的进风口与移动式抽吸设备相连,中转斗本体的进料口与端部抽吸管件相连,移动式抽吸设备开机工作后,使中转斗内部的储料腔形成真空,由于端部抽吸管件的截面积小,故与外界形成的压力差较大,外部待抽吸物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到端部抽吸管件中。由于中转斗内部储料腔的容积较大,压力较小,故物料进入储料腔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掉入储料腔内。待中转斗装满后,将其运输到卸料区卸料,同时换上另一车载式中转斗。卸料时,后盖油缸动作打开后盖,中转斗倾翻卸载。通过多个车载式中转斗的交替工作,提高移动式抽吸设备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新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抽吸设备的车载式中转斗卸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前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板内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盖内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盖外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斗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8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载底盘1和中转斗本体2,中转斗本体2靠近车载底盘1尾部的一端铰接于车载底盘1上,车载底盘1上设有驱动中转斗本体2倾翻的举升油缸3;
中转斗本体2由底板21、前板22、顶板23、后盖24和两侧板25围合形成箱体状,中转斗本体2内部具有储料腔;
后盖24上端铰接于顶板23朝向车载底盘1尾部的一端,并由驱动装置驱动开启或关闭,该驱动装置为两个分别设在两侧板25上的后盖油缸4,后盖油缸4的一端连接于侧板25上,另一端连接于后盖24上。底板21靠近后盖24的一端上设有用于锁紧后盖24的锁钩214。当卸料时,后盖油缸4动作,使后盖24打开,之后举升油缸3动作,使中转斗本体2翻转倾斜,实现卸料。卸料后,待举升油缸3回落至初始位置后,后盖油缸4缩回,使后盖24闭合至初始位置。
顶板23内部设有用于连接移动式抽吸设备8的进风口231和用于抽吸物料的进料口232,且进风口231和进料口232分别与储料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17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贴装技术智能化条码扫描系统
- 下一篇:文件保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