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箫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3931.6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4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锡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14 | 分类号: | G09B2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展示声音频率的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振动的物体能使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这些分子又引起它们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从而产生声音(Sound),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递,这种传递过程叫声辐射(SoundRadiation)。由于分子振动产生的声波的方向与波传递的方向相同,所以是一种纵波(Iongitudinalwave)。声波仅存在于声源周围的媒质中,没有空气的空间里不可能有声波。声音不仅可在空气内传递,也可在水、土、金属等物体内传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5℃时)。
声波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称为频率(frequency),单位赫(Hz)。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整个范围是20~20000Hz,一般把声音频率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三个频带。听觉好的成年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常在30~16000Hz之间,老年人则常在50~10000Hz之间。
声音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人们都想去捕捉它,想去感受它,但是,目前没有合适的教学装置来展示声音的频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声音频率教学装置,参与者通过不同频率的发声装置来感受声音的频率不同,兴趣浓厚,能够提高参与者身临其境的效果,有利于声音知识的吸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排箫,包括竖直放置的底座,底座的顶部通过管支架安装有七根排箫管,七根排箫管围绕管支架的中心呈等距环形布置,七根排箫管的长度均布相同,排箫管包括上管套、声管和下管套,声管为中空管,声管的上段固定在管支架上,声管的下段相对于上段向外弯折,声管的下段与底座之间留有间隔。上管套固定在声管的顶部开口处,下管套固定在声管的底部开口处。
多根声管中空气柱的固有频率与环境中的频率相同的声音共振时,多个排箫管就会形成奇特的声响效果,每一长短不同的排箫管内有一段长短不同的空气柱,当此空气柱固有频率如正好与某一环境杂音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七根不同长度的排箫管就有其中频率的声音。
排箫管的长度越短,空气柱的固有频率就高,声调就越高,排箫管的长度约长,空气柱的固有频率就越高,声调就越低,多个排箫管相互组合,形成交互的声音网。
本装置采用由短到长尺寸排列的7根口径相同、长度不同的管子组成,利用物体的震动频率与其自身体积有关,实现不同的音节,参观者将耳朵贴近音乐管口,将会听到不同管子会有不同声音。
其中,管支架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多根起支撑作用的支杆,多根支杆长度相同并呈环形固定在底座的顶部,多根支杆的顶部均焊接在下圆环的底部,下圆环的外壁均与七根排箫管焊接在一起,结构稳定,不易晃动。
其中,七根排箫管还与上圆环固定连接,上圆环与下圆环大小相同,上圆环置于下圆环的上方,结构更加稳定。
其中,底座为圆柱体,底座置于水平的桌面上后,自身不会随意晃动。
其中,上管套螺纹连接在声管的顶部,下管套螺纹连接在声管的底部,上管套和下管套能够增强排箫管的发声效果,让参与者能够清晰地分别不同频率的声音。
以最短的排箫管为起点,其余六根排箫管顺着逆时针的方向高度递增,相邻两根排箫管的高度差相同,这样,声音有一个递变的环绕效果,有种音乐的感觉,让参与者能够有乐趣去学习知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为底座,2为管支架,3为排箫管,4为上管套,5为声管,6为下管套,7为支杆,8为下圆环,9为上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排箫,包括竖直放置的底座1,底座1的顶部通过管支架2安装有七根排箫管3,七根排箫管3围绕管支架2的中心呈等距环形布置,七根排箫管3的长度均布相同,排箫管3包括上管套4、声管5和下管套6,声管5为中空管,声管5的上段固定在管支架2上,声管5的下段相对于上段向外弯折,声管5的下段与底座1之间留有间隔。上管套4固定在声管5的顶部开口处,下管套6固定在声管5的底部开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锡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锡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3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光学成像原理演示仪
- 下一篇:教学用液体压强演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