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内置式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2368.0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2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汪映标;徐洪勋;马剑峰;杨国强;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5/02 | 分类号: | A62C35/02;F25B3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低压 二氧化碳 灭火 装置 内置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内置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运用越来越广泛,比如电厂、煤粉仓、水泥厂等。我们知道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中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压力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对于低压二氧化碳的储存是个关键。
在上述应用场所中,其环境温度都有所差别,常规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制冷系统在环境温度偏高的情况下一般24h启动一次,而现有内置式蒸发器多为螺旋形结构并通过支架连接在法兰盘上,其换热面积相对较小,造成制冷系统频繁启动,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相应温度要求,从而缩短了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而且蒸发器在储罐内的固定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冷效果好的用于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内置式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的内装置置式蒸发器,所述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包括储罐以及设置在储罐外部的制冷系统,所述蒸发器设置在储罐内并与制冷系统连接形成闭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呈连续S形布置的盘管结构,所述蒸发器整体在同一平面上并通过盘管固定架固定在储罐内,所述蒸发器形成的换热面积不小于储罐沿其轴向竖直截面面积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内置式蒸发器,其所述盘管固定架至少有两根,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储罐的内壁上,所述蒸发器均匀布置且紧固在盘管固定架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内置式蒸发器,其所述蒸发器下部分置于储罐内的液相空间内,其上部分置于储罐内的气相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蒸发器的结构设计,大大增加了蒸发器相对于储罐内部空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有效解决了低压二氧化碳在环境温度偏高条件储存时存在的制冷系统频繁启动的问题,而且制冷效果好,储罐内二氧化碳压力可以通过调整储罐内二氧化碳的温度来维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储罐,2为制冷系统,3为蒸发器,4为盘管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内置式蒸发器,所述低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包括储罐1以及设置在储罐1外部的制冷系统2,所述蒸发器3设置在储罐1内并与制冷系统2连接形成闭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3为呈连续S形布置的盘管结构,所述蒸发器3整体在同一平面上并通过盘管固定架4固定在储罐1内,所述蒸发器3形成的换热面积不小于储罐1沿其轴向竖直截面面积的一半。
其中,所述盘管固定架4至少有两根,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储罐1的内壁上,所述蒸发器3均匀布置且紧固在盘管固定架4上,所述蒸发器3下部分置于储罐1内的液相空间内,其上部分置于储罐1内的气相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等组成,用管道将它们连接成一个密封系统。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以低温与低压二氧化碳发生热交换,吸收低压二氧化碳的热量并气化,产生的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后以高压排出,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冷凝器,被常温的空气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时节流,变成低压低温的气液两相混合物,再进入蒸发器,其中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制冷,产生的低压蒸汽再次被压缩机吸入,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公司,未经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2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