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膜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6770.8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5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郭亮;周齐;张小江;鲍燕娟;牛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升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22 | 分类号: | B01D1/22;B01D1/3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皮发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设备领域,尤指一种降膜蒸发器。
背景技术
降膜蒸发是将料液自降膜蒸发器加热室上管箱加入,料液均匀分到各换热管内,并沿换热管内壁呈均匀膜状流下。在料液流下过程中,被加热介质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器的分离室,汽液经充分分离,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活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作为加热介质,从而实现多效操作,液相则由分离室排出。
现有的降膜蒸发器,料液进料时通常是直接从蒸发器顶部的进料口处进入上端的腔体,经腔体表面设置的通孔分别流入换热管内,但是这种料液的进入方式经常会出现料液不能不均匀地分布在各换热管内的情况,进而使换热管内成膜效果差,料液严重时甚至出现“干壁”现象,从而影响蒸发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将料液均匀分布至每一换热管中,成膜稳定,可获得很好的蒸发效果的降膜蒸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膜蒸发器,包括中空壳体,设于壳体上下两端的上管板、下管板,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设置有换热管,上管板和下管板表面设有与换热管连通的通孔,上管板的上端设置有上封头,上封头表面设有连通至上管板表面的进料口,下管板的下端设置有下封头,下封头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壳体的下端的侧壁设有加热介质入口,壳体的上端的侧壁设有加热介质出口,所述上封头和上管板间围设成容腔,容腔内从上至下依序设有进料室、导流筒、第一布液室、第二布液室,其中进料室的上端与进料口连通,进料室的下端通过连接管连通至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第一布液室、第二布液室分别为四组并均匀设置在容腔内,所述进料室通过固定柱固定在容腔上侧,进料室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四条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分别连通至导流筒内的中心处,导流筒上端设有溢流口,所述第一布液室表面设有连通至第二布液室的导孔,所述第二布液室表面设有连通至上管板表面的导流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化,所述通孔以三个为一组,以通孔入口中心为端点形成正三角形,所述导流管的管心与所述通孔围设的正三角形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化,所述导流管的位置高于第二布液室的底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化,所述导流筒溢流口的上端设有尖角。
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化,所述上封头的上端设有试镜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具体化,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间通过膨胀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容腔内从上至下分别设置进料室、四组导流筒、第一布液室、第二布液室,料液通过进料室下端的连接管分别将料液均匀地分配到四个导流筒中,料液在通过导流筒溢流后,再通过第一、第二布液室的多次分配,能够有效地将料液液均匀的分布到每根换热管中,提高料液在换热管内的成膜效果,具有换热效率高、液体循环量低、不易结垢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导流管和通孔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标号说明:1-壳体;11-上管板;111-通孔;12-下管板;13-换热管;14-上封头;141-进料口;142-试镜口;15-下封头;151-出料口;16-加热介质入口;17-加热介质出口;18-膨胀节;2-容腔;21-进料室;211-固定柱;212-连接管;22-导流筒;221-溢流口;222-尖角;23-第一布液室;231-导孔;24-第二布液室;241-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升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升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67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旋转式蒸发仪
- 下一篇:一种用于蒸发茶皂素提取液的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