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投线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4749.4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8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嘉轩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张宏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投线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投线仪。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红外投线仪装置给建筑工程施工放线和质量检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提高了建筑工艺精准度。但是,这种装置存在以下弊端:(1)调节繁琐,(2)往电梯基坑及集水坑投线不易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外线投线仪,对于由坑部上平面往下平面投基准线更容易。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红外投线仪,包括壳体和内置于壳体内的红外线发射组件,所述的壳体下端面开有作为红外线岀射通道的垂直线槽,壳体上端面设水平器,上端面两端开设供工程线穿过的穿线孔,壳体前后侧面上对称地各开有作为红外线岀射通道的水平线槽,以上垂直线槽、水平器和水平线槽均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
坑口拉定位工程线,通过穿线孔将红外投线仪悬吊于定位工程线上。壳体上的垂直线槽和水平线槽能使壳体内部红外线发射组件发射的红外线定向投射,在坑内形成垂直线和水平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壳体上端面两端向上各形成一个凸台,凸台在与水平器长度平行的方向上开穿线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壳体上端面设置两个顶部微调螺钉,这两个顶部微调螺钉分别垂直设置在凸台顶部并使顶部微调螺钉前端伸入穿线孔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壳体两端中部各设置一个贯穿前后侧面的侧面微调螺钉。
本实用新型定位仪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放线和质量检测,可实现的功能包括:(1)向下投放铅垂线。(2)向侧面投放水平线。(3)在两侧墙体上提供等高的水平线。(4)可检测平面的水平度。(5)可检测墙体、窗体、门框的垂直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定位仪对于由坑部上平面往下平面投基准线十分容易,携带方便,操作也方便简单。
由于重力作用,投放铅垂线时,本实用新型定位仪不需要刻意地精准调节该装置的水平度就能达到上下两线组成的面的铅垂度,操作简单;而普通投线仪如果不精确调节水平度会造成上下线组成的面的不铅垂。大跨度空间向下投线时可以移动,不需重复调节,而且移动后避免了红外线因远距投射而产生的散射变粗现象,提高了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定位仪具有普通投线仪的功能,能在两侧墙体上提供等高的水平线;配合卷尺可检测地平面的水平度;配合卷尺可检测墙体、窗体、门框的垂直度。
总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投线仪,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和操作方便,精度稳定性高,特别适合由坑部上平面往下平面投基准线,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投线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向下投影水平线。
图3显示的是向下投影水平线及向侧壁投影垂直线。
图4显示的是向侧面投放水平线。
图中,1-壳体,2-红外线发射组件,3-垂直线槽,4-水平器,5-穿线孔,6-水平线槽,7-凸台,8a-顶部微调螺钉,8b-侧面微调螺钉,9-工程定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红外投线仪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装置包括壳体1和内置于壳体1内的红外线发射组件2。
红外线发射组件2有红外线灯、电池组,开关和导线连接成简单的供电电路,形成发光体。
壳体1是椭圆柱体。壳体1下端面开有作为红外线岀射通道的垂直线槽3,壳体1上端面设水平器4,上端面两端开设供工程线穿过的穿线孔5,坑口的工程定位线9穿过穿线孔将仪器悬吊。壳体1前后侧面上对称地各开有作为红外线岀射通道的水平线槽6,以上垂直线槽3、水平器4和水平线槽6均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仪器吊在工程线上后,垂直线槽3、水平器4和水平线槽6是沿工程线的拉伸方向。
壳体1的重心位于由穿线孔5的上尖和垂直线槽3连成的铅垂面上,保证了定位工程线9和投影线在同一铅垂面上,确保了投影线的垂直精度。
红外线通过垂直线槽3和水平线槽6向外投射。图2显示的是向下投影水平线,图3显示的是向下投影水平线及向侧壁投影垂直线,图4显示的是向侧面投放水平线。
本实施例壳体1上端面两端向上各形成一个凸台7,凸台7在与水平器4长度平行的方向上开穿线孔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嘉轩,未经张嘉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47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里程/速度记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机氟残液中制取氟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