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展开叶片的扩底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4009.0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9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 |
主分类号: | E02D5/50 | 分类号: | E02D5/50;E02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展开 叶片 扩底管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及民用建筑领域,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 具体为一种带展开叶片的扩底管桩。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了新的 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基础工程中如何提高桩的承载能 力,减小桩的长度,利用土体空间,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更有甚者,在高水位 土层中的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往往会承受较大的水浮力。为减小水浮力对地下 建筑的影响,通常需采取抗拔桩基础。传统的预制混凝土方桩与管桩,通常桩 的承载力取决于桩侧壁的摩擦力。
由于桩身与土层承载力的限制,尤其是土层土质结构较差的情况下,桩本 身承载力不大。为满足承载力要求,通常会通过增加桩的数量或加大桩自身的 长度,经济上很不合理。并且,沉桩过程中由于桩身过长,容易造成桩身断裂, 桩身倾斜,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再有,由于运输的限制,通常工预制的时候, 长桩都是分节预制的,通过分节运输到现场后,在沉桩过程中桩身需要接长, 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桩身在现场接长,质量受现场条件、天气 以及人为等因素影响,接桩处经常会有松脱开裂的现象;传统粗放型建造方式 已严重阻碍了低碳、和谐社会的建设。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新的预制桩及施工,同时改进桩身结构受力特点,用以解 决传统的预制桩的弊端,是建筑工艺发展的必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带展开 叶片的扩底管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带展开叶片的扩底管桩,包含一母桩,所述的母桩内留有空腔,所述 的母桩的底端设有叶片,所述的叶片通过连接装置与母柱底部活动连接,所述 的母桩的底部还设有一顶开装置,所述的顶开装置可打开和关闭所述的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顶开装置为传力杆系,既可下压, 也可上拉。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空腔沿母桩长度方向通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顶开装置由伸入空腔的芯杆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母桩为混凝土桩。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母桩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预制管 状桩。
本实用新型的带展开叶片的扩底管桩及其打桩方法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 点:
1、在桩身承载力上,通过连接装置置于桩端的叶片,打开后,向下浇筑的 混凝土,形成桩塞,扩大的桩头,与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桩相比,数倍甚 至数十倍以上地提升了桩的承载能力,同时工程质量得到了改善,安全 性大幅提升,综合效益极其显著;
2、在受力状态上,桩底部形成的桩塞效应,使此工艺施工的桩在承载力方 面,既可以使桩承受上拔力,也可以使桩承受向下的压力,换而言之, 也就是抗拔桩与抗压桩作用合二为一;无需按照受压或受拉而设置不同 种类与性质的桩基础;
3、在预制桩数量与材料上,通过改进,桩身承载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对于结构而言,可用较少的预制桩数量,去抵抗更大的荷载,材料用量 大为减少,符合低碳社会的要求;
4、预制桩数量的减少,大大减少了桩基设备的台班时间,工人现场工作量 大大减少,劳动力成本得到进一步控制。
改变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桩受力方式与特点,充分发挥土体各层承载力的特 点,使得桩身各部分受力更均匀与合理,从而进一步减小母桩长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展开叶片的扩底管桩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展开叶片的扩底管桩的打桩过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侧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 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未经陈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4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