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0651.1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7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芦志伟;潘勇;李新;王亮;努尔买买提;任新;李士建;侯军伟;王宁博;段胜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井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水平井测试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光缆对水平 井井下温压情况进行测试。先将安装有探测器2的光缆3放入油井1中(如图1所示),在光 缆3入井过程中若要检测井下测压探测器2的状态,必须停止光缆3入井(如图2所示),将 光缆3的另一端与检测仪4连接,记录一个深度点的数据;然后再断开光缆3的另一端与检 测仪4的连接(如图3所示),转动缆盘5,探测器2继续入井(如图4所示)。若要记录多个 检测点,只能重复上述步骤,这种方法无法实时在线检测水平井的工作情况,造成了测试数 据的大量缺失(如图5所示)。若不进行实时检测,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容易造成重复劳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井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实时检测水 平井的工作情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井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待检测油井 的压力和/或温度的探测器,放置在待检测油井中;绕线部;光缆,光缆缠绕在绕线部上,光 缆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随绕线部一起转动,自由端与探测器连接;信号传输器,与 固定端连接,探测器检测到的压力和/或温度通过光缆实时地传输到信号传输器中。
进一步地,绕线部包括筒体本体及设置在筒体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止挡盘,信号传输器 设置在第一止挡盘上。
进一步地,绕线部还包括第二止挡盘,第二止挡盘设置在筒体本体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筒体本体上设有供固定端穿设的安装孔,固定端穿过安装孔进入筒体本体的 内腔中,并从筒体本体的第一端穿出。
进一步地,安装孔设置在筒体本体的第一端处。
进一步地,油井检测装置还包括光纤和光纤滑环,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光纤滑环的第 一端,光纤的第一端连接在光纤滑环的第二端,光纤的第二端与信号传输器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端上设有与光纤滑环配合的第一光纤插头,光纤的第一端设有与光纤滑 环配合的第二光纤插头。
进一步地,油井检测装置还包括支架,绕线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光纤滑环固定在支架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检测待检测油井的压力和/温度时,将探测器放置在待检测 油井中,探测器通过光缆与信号传输器连接,探测器检测到的压力和/温度通过光缆实时地传 输到信号传输器中,可以连续地记录检测点。上述结构可以实时在线检测待检测油井的工作 情况,不会遗漏探测器入井过程中检测的测试数据获得完整的井下测压和测温曲线,减少操 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油井检测装置的探测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油井检测装置的探测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油井检测装置的探测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信号传输器与光缆断 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油井检测装置的探测器处于第三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油井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点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井检测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油井检测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的油井检测装置的探测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的油井检测装置的探测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井检测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图10的油井检测装置的光纤滑环、光纤及光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0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