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高温高压速钻复合桥塞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7355.6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7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星;宋鹤;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4 | 分类号: | E21B33/13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91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高压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常规气藏多段压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高压速钻复合桥塞。
背景技术
油气井测试及生产中,当遇有多层系地层时,各油气水层的层间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分层测试、分层增产,生产井进行多层完井、暂时封层等,都需要使用桥堵分层工具,由于具有工序少、周期短、卡位准确等优点,桥塞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桥堵分层工具之一;
目前常用的金属桥塞存在易卡、钻铣困难等缺点,特别是用于斜井、水平井的分层压裂、酸化、封堵水等工艺,由于受其特殊井身结构的影响,这类井在解除金属桥塞桥堵进行磨铣时,易发生卡钻等问题,出现问题后比直井处理起来要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复合材料快速可钻式桥塞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耐高温高压速钻复合桥塞,该桥塞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钻除耗时短。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芯筒,在芯筒上依次装有上套筒、悬挂套、坐封套、上卡瓦、上锥体、胶筒、下椎体、下卡瓦、支撑环、下套筒,其中上套筒和下套筒分别与芯筒依靠销钉固定连接,悬挂套、坐封套、上卡瓦、上锥体、胶筒、下椎体、下卡瓦在上下套筒之间沿着芯筒轴向移动;所述的芯筒、上套筒、下套筒、坐封套、上锥体、下椎体和支撑环由耐高温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复合制成;所述的悬挂套安装在上套筒下侧,悬挂套下端通过坐封套连接上卡瓦,上卡瓦的下侧安装在上锥体上,上锥体与下椎体之间为胶筒,所述下椎体的下侧安装下卡瓦,下卡瓦的下端与支撑环配合。
上述的胶筒包括上锥胶筒、中胶筒、下锥胶筒,胶筒的材质为氢化丁晴,其耐温等级达到150℃,满足井下高温环境,上锥胶筒和下锥胶筒之间为圆筒形状的中胶筒,所述的上锥胶筒与上侧的上锥体配合连接,下锥胶筒与下侧的下椎体配合连接;其中,胶筒的邵尔A硬度范围为80-95,上、下锥胶筒的硬度高于中胶筒的硬度,坐封时中胶筒首先压缩变形。
上述的上卡瓦和下卡瓦采用对称双卡瓦结构,由铸铁制成,外侧具有犬牙齿,犬牙齿的硬度HRC>45,高于套管的硬度,坐封后利用犬牙齿将桥塞锚定在套管上,锚定效果好。
上述的芯筒上端部设置有球座,坐封后采用投放金属压裂球进行密封压裂。
上述的悬挂套是由铸钢制成,悬挂套与液压坐封工具相连接。
该桥塞可满足耐温150℃、耐压69MPa的工况条件,整体磨铣时间小于30mi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桥塞的芯筒、上套筒、下套筒、坐封套、上锥体、下椎体和支撑环由耐高温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复合制成,高温下力学性能稳定,且易钻铣,质量轻,碎屑易反排,防止卡钻;另外,上、下锥胶筒的硬度高于中胶筒的硬度,坐封时中胶筒首先压缩变形,上下锥体分别位于锥胶筒两侧,对胶筒起到保护作用;卡瓦设有犬牙齿,其锚定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钻除耗时短。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套筒1、芯筒2、悬挂套3、挡环4、坐封套5、上卡瓦6、上锥体7、上锥胶筒8、中胶筒9、下锥胶筒10、下椎体11、下卡瓦12、支撑环13、下套筒14、销钉15、压裂球1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径向中空的芯筒2,在芯筒2上依次装有上套筒1、悬挂套3、坐封套5、上卡瓦6、上锥体7、胶筒、下椎体11、下卡瓦12、支撑环13、下套筒14,其中上套筒1和下套筒14分别与芯筒2依靠销钉15固定连接,悬挂套3、坐封套5、上卡瓦6、上锥体7、胶筒、下椎体11、下卡瓦12在上下套筒之间沿着芯筒2轴向移动;所述的芯筒2、上套筒1、下套筒14、坐封套5、上锥体7、下椎体11和支撑环13由耐高温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复合制成;所述的悬挂套3安装在上套筒1下侧,悬挂套3下端通过坐封套5连接上卡瓦6,上卡瓦6的下侧安装在上锥体7上,上锥体7与下椎体11之间为胶筒,所述下椎体11的下侧安装下卡瓦12,下卡瓦12的下端与支撑环13配合。
其中,胶筒包括上锥胶筒8、中胶筒9、下锥胶筒10,胶筒的材质为氢化丁晴,上锥胶筒8和下锥胶筒10之间为圆筒形状的中胶筒9,起到密封作用。所述的上锥胶筒8与上侧的上锥体7配合连接,下锥胶筒10与下侧的下椎体11配合连接;其中,上、下锥胶筒的硬度高于中胶筒的硬度,坐封时中胶筒9首先压缩变形,上下锥体分别位于锥胶筒两侧,对胶筒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胜利油田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7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