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液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6401.0 | 申请日: | 2015-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9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斯泰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0 | 分类号: | F28B1/00;F28B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122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液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用液化装置,具体为一种气体液化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实验中,一些气体是需要急速深冷变为液体。现有技术中采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作为冷源,将实验装置产生的待液化的气体通入螺旋管内,螺旋管安装在存有液氮的容器内。待容器内的气体变为液体后排出螺旋管。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液氮在蒸汽液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部分来自于容器的外部,没有充分的利用到液化蒸气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液化装置保温差,意在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的气体液化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气体液化器,包括储氮筒和螺旋管,储氮筒顶部开有注入液氮的注氮口,螺旋管位于储氮筒内,螺旋管的进气管伸出储氮筒与实验装置连通,螺旋管的出液管穿过储氮筒的底部并连接有出液阀,其中,储氮筒的桶壁为具有真空层,真空层连接有真空阀。
工作原理:连通进气管与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产生蒸汽,通入螺旋管,通过注氮口向储氮筒内注入液氮,零下196摄氏度液氮将螺旋管内蒸汽的热量吸收,蒸汽遇冷变成液体,积累一定的液体后,开启出液阀将液体排出。在使用本方案前为了使本方案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使用真空泵一类的设备连接真空阀,并开启真空阀将真空层内的空气排出。在使用本方案时,由于储氮筒内的液氮与储氮筒外的空气间真空层,真空层会减少热量的传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由于储氮筒的桶壁具有真空层,大大减少液态向外吸热的面积,增强了储氮筒的保温效果。使液氮吸收的热量尽可能来自于螺旋管,增加了冷源的利用效率。
方案二: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螺旋管具有储液部。有益效果:要有大量的蒸汽变为变为液体后才能开启出液阀,否则会加快热量损失,而液体无需太多的表面积与液氮接触,所以设置储液部存储液体。
方案三: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注氮口铰接有保温盖。有益效果:在向注氮口注入液氮后,旋转保温盖闭合储氮筒增强保温性。
方案四: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进气管外壁均布有环形凸起。有益效果:采用软管连接进气管与实验装置时,环形凸起能增大软管与进气管的连接力。
方案五:为方案四的优选,所述储氮筒的内径为70mm,所述储氮筒的外径为80mm。有益效果:储氮筒外径过大结构易碎,储氮筒内过小,内部能换热的面积过小,储氮筒的内径为70㎜,储氮筒的外径为80mm较为合理。
方案六:为方案五的优选,所述储液部为柱状,所述储液部的外径的为60mm。有益效果:储液部内存储的是液体,无需过大的换面积,所以设置为柱状,增大储液部的体积减小其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液化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储氮筒1、注氮口11、真空层12、螺旋管2、出液阀21、储液部22、进气管23。
如图1所示的气体液化器,包括储氮筒1和螺旋管2,所述储氮筒1顶部开有注入液氮的注氮口11,所述螺旋管2位于所述储氮筒1内,所述螺旋管2的进气管23伸出储氮筒1与实验装置连通,所述螺旋管2的出液管穿过储氮筒1的底部并连接有出液阀21,其中,所述储氮筒1的桶壁为具有真空层12,所述真空层12连接有真空阀。所述螺旋管2具有储液部22。所述注氮口11铰接有保温盖。所述进气管23外壁均布有环形凸起。所述储氮筒1内径为70mm,所述储氮筒1的外径为80mm。所述储液部22为柱状,所述储液部22的外径的为60mm。
工作原理:连通进气管23与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产生蒸汽,通入螺旋管2,通过注氮口11向储氮筒1内注入液氮,零下196摄氏度液氮将螺旋管2内蒸汽的热量吸收,蒸汽遇冷变成液体,积累一定的液体后,开启出液阀21将液体排出。在使用本方案前为了使本方案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使用真空泵一类的设备连接真空阀,并开启真空阀将真空层12内的空气排出。在使用本方案时,由于储氮筒1内的液氮与储氮筒1外的空气间真空层12,真空层12会减少热量的传递。
螺旋管2具有储液部22。要有大量的蒸汽变为变为液体后才能开启出液阀21,否则会加快热量损失,而液体无需太多的表面积与液氮接触,所以设置储液部22存储液体。注氮口11铰接有保温盖。在向注氮口11注入液氮后,旋转保温盖闭合储氮筒1增强保温性。进气管23外壁均布有环形凸起。采用软管连接进气管23与实验装置时,环形凸起能增大软管与进气管23的连接力。储氮筒1的内径为70mm,储氮筒1的外径为80mm。储氮筒1外径过大结构易碎,储氮筒1内过小,内部能换热的面积过小,储氮筒1的内径为70mm,储氮筒1的外径为80mm较为合理。储液部22为柱状,储液部22的外径的为60mm。储液部22内存储的是液体,无需过大的换面积,所以设置为柱状,增大储液部22的体积减小其表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斯泰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斯泰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6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流式冷却器
- 下一篇:一种加热炉炉内温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