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针数提花机的组件筐分布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8496.1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8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郭家成;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引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C3/26 | 分类号: | D03C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针数 提花 组件 分布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花机的组件筐,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针数提花机的 组件筐分布改进结构,属于提花机附件领域。
【背景技术】
高速电子提花机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控制选针达到满足设计花型的织造过 程,而整个织造过程的控制部件即电磁阀组件作为电子提花机的核心部件, 为使其能高效、稳定的执行控制系统发布的运行指令,需将其进行合理、科 学的排布,以满足电子提花机工作状态中所需的织造要求,而用于安装、固 定电磁阀组件的部件俗称为组件筐的合理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传统意义上的组件筐的设计是:电磁阀组件纵向排列为16行做为基础固 定数据,根据不同机型的要求,电磁阀组件合理恰当地进行横向排列即可, 如1408针机型其电磁阀组件的排列方式为:纵向16行,横向11列,每个组 件为8针组合,该机型针数计算公式为:16×11×8=1408针。但随着织造工 艺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对复杂工艺的需求愈来愈高,这种传统排列的方式 在6144针以上机型已不能满足织造现场的工艺需求,给大机型的开发、推广 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随着纵向及横向电磁阀组件的排列变化,也就是电磁阀组件安装数量的 增多,对运行设备的维修和电磁阀组件的热量散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 12288针机型中,机身组件筐内满针时相对应的通丝数量为12288根,当“问 题电磁阀组件”出现时,是很难以在众多的通丝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故障 电池阀组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 种方便查找故障电磁阀组件及电磁阀组件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及时地得 以散发的大针数提花机的组件筐分布改进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针数提花机的组件筐分布改进结构,它是由多个结构相同的组件 筐单元横向排列而成,每个组件筐单元包括二块结构相同的左立板、右立板, 每个组件筐单元横向安装有多列电磁阀组件,纵向安装有三十二行电磁阀组 件,在左、右立板的中央形成有横向散热通道,每个组件筐单元在其横向中 央形成有纵向延伸的散热通道。
作为优先,每个组件筐单元横向安装有八列电磁阀组件。
为有利于整机电磁阀组件的散热需要:上述横向散热通道连通所有组件 筐单元。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提花机整机的组件筐由现有技术不易目视甄别的大一统整片区域改进 成多个组件筐单元的排列结构,化整为零后其有利于查找“故障电磁阀组件” 位于哪个组件筐单元内,这为缩小故障查找范围创造了条件;
2、各组件筐单元设置纵向延伸的散热通道、横向散热通道后,不仅有利 于各组件筐单元产生的热量及时得到散热,增强电子提花机电控系统的稳 定性,而且纵向延伸的散热通道与横向散热通道的优化设置,还使得各组件 筐单元形成了醒目的四个电磁阀组件分布区域,如此,提花机在运行中的故 障点(“故障电磁阀”)就会一目了然地反映在电磁阀组件的某个分布区域 内,为现场作业人员及时排除故障、缩短现场维修工时创造条件,有利于检 修人员现场及时迅速查找“故障电磁阀组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横向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纵向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2所示,一种大针数提花机的组件筐分布改进结构,它是由 多个结构相同的组件筐单元1横向排列而成,每个组件筐单元1包括二块结 构相同的左立板11、右立板12,每个组件筐单元1横向安装有多列电磁阀组 件,且纵向安装有三十二行电磁阀组件2,在左、右立板11、12的中央形成 有横向散热通道3,每个组件筐单元在其横向中央形成有纵向延伸的散热通道 4。
作为优先,如图1所示,每个组件筐单元横向安装有八列电磁阀组件2。
请参考图3所示,横向散热通道连通所有组件筐单元,结合图2。其中, 图3仅仅示意性地示出3个组件筐单元。
横向散热通道的宽度为50mm。
现以G516-12288-00机型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引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引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8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双轴承张力导筒
- 下一篇:一种制备纳米纤维包缠纱的纺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