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还原冶炼蓄热式燃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7834.X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1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石为华;王东方;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66 | 分类号: | F23D14/66;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冶炼 蓄热 燃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炼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还原冶炼蓄热式燃烧 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熔分炉完善了煤基转底炉直接还原-熔分工艺,对难选矿、红土镍矿、钒钛磁铁矿、 硫酸渣等资源冶炼后的渣铁分离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破了埋弧炉熔炼工艺的单一 性,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电能,也为工业基础薄弱地区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方案。
蓄热式燃烧技术,是现阶段工业炉中最广泛使用的节能环保燃烧技术,该技术已经相 当成熟。然而现有的蓄热式燃烧器在熔分炉上的应用时由于冶炼过程要求的热负荷比冶金 加热炉负荷高很多,所产烟气量较多,蓄热室的体积相对比较大,并且烧嘴在炉体上的位 置不合理,增加了现场施工难度,而且对安装、使用、检修造成了不便,同时该类型蓄热 式燃烧器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易造成蓄热体堵塞,蓄热体更换频率高,提高了该种燃 烧器的运行成本,另外,该种类型蓄热式燃烧器没有从燃烧效果的角度考虑,煤气出口通 道和空气出口通道左右分布,容易产生与空气掺混不充分、燃烧效率低、局部温度和产生 的氮氧化物过高等问题,造成冶炼过程中物料氧化烧损。
因此,现有的蓄热式冶炼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 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还原冶炼蓄热式燃烧系统,该系统可以高效回收烟气中的余热, 从而显著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还原冶炼蓄热式燃烧系统,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限定出冶炼空间,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具有点火烧嘴、第一开孔、第二 开孔和物料入口;
第一烧嘴,所述第一烧嘴位于所述第一开孔内,并且所述第一烧嘴具有第一空气喷口 和第一煤气喷口;
第二烧嘴,所述第二烧嘴位于所述第二开孔内,并且所述第二烧嘴具有第二空气喷口 和第二煤气喷口;
第一蓄热装置,所述第一蓄热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限定出第一储热空间,所述第一储热空间中沿远离所 述炉体方向依次具有左沉降室和左蓄热体,所述左沉降室包括第一沉降室和第二沉降 室,所述左蓄热体包括第一空气蓄热体和第一煤气蓄热体,所述第一空气蓄热体和所 述第一沉降室相连且通过所述第一空气喷口与所述冶炼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一煤气蓄 热体和所述第二沉降室相连且通过所述第一煤气喷口与所述冶炼空间相连通;
第一空气入口,所述第一空气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空气入口与 所述第一空气蓄热体相连;
第一煤气入口,所述第一煤气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煤气入口与 所述第一煤气蓄热体相连;
第二蓄热装置,所述第二蓄热装置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限定出第二储热空间,所述第二储热空间中沿远离所 述炉体方向依次具有右沉降室和右蓄热体,所述右沉降室包括第三沉降室和第四沉降 室,所述右蓄热体包括第二空气蓄热体和第二煤气蓄热体,所述第二空气蓄热体与所 述第三沉降室相连且通过所述第二空气喷口与所述冶炼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煤气蓄 热体与所述第四沉降室相连且通过所述第二煤气喷口与所述冶炼空间相连通;
第二空气入口,所述第二空气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与 所述第二空气蓄热体相连;
第二煤气入口,所述第二煤气入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煤气入口与 所述第二煤气蓄热体相连;
第一空气三通阀,所述第一空气三通阀具有第一空气阀门、第一空气换气阀、第一空 气进口、第一空气废气出口和第一空气出口,所述第一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一空气入口相连;
第一煤气三通阀,所述第一煤气三通阀具有第一煤气阀门、第一煤气换气阀、第一煤 气进口、第一煤气废气出口和第一煤气出口,所述第一煤气出口与所述第一煤气入口相连;
第二空气三通阀,所述第二空气三通阀具有第二空气阀门、第二空气换气阀、第二空 气进口、第二空气废气出口和第二空气出口,所述第二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二空气入口相连; 以及
第二煤气三通阀,所述第二煤气三通阀具有第二煤气阀门、第二煤气换气阀、第二煤 气进口、第二煤气废气出口和第二煤气出口,所述第二煤气出口与所述第二煤气入口相连,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78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