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2742.2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8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欧耿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9/06 | 分类号: | A61C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鲍俊萍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剂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人工牙套,尤指一种可填入药剂,并且可以将药剂暂 存于牙套内部,使其能够达到药剂缓慢释放功效的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
背景技术
目前牙齿的牙周病治疗方法有清除牙结石、牙根整平手术以及牙周再生 手术等方法,但手术过后仍需由患者自行维护口腔卫生,一旦清洁维护失当 恐导致病患口腔产生发炎反应,此时临床医师即会考虑投以抗生素进行进一 步的消炎治疗。
现有技术的抗生素投药方式包含有:口服及局部给药两种方式,但这两 种给药方式分别存在许多缺点。以口服方式进行投药会因为给予全身性系统 吸收的抗生素而影响肝肾功能导致其异常,尤其对孕妇患者而言更可能影响 胎儿的健康;此外口服药物时间不定,患者容易因为忘记服药致使治疗中 断,影响预定疗效。若改以局部给药的方式进行投药,因为使用的抗生素药 量会被唾液稀释,其药效无法确定,故必须投以较大量的药物剂量方能达到 预定疗效;且服药后的短暂期间内患者不能饮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 便。
另一方面,若是针对已装设有牙套的患者而言,该患者可能因为龋齿或 是神经抽取拔除而必须在原生牙齿的外部套设一牙套,但因该牙套的套设后 若再以局部给药的方式进行投药,该投以的药物难以进入原生牙齿周缘并且 发挥治疗功效,故仅能改以口服方式进行投药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但以口 服方式进行投药会对身体产生前述危害,故现有技术在齿列疾病的投药方式 上仍存在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释药 剂型的人工牙套,现阶段需要一种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并且能够以极少药 量即可以在牙齿上提供足够的治疗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的麻 烦,甚至能让套设有牙套的患者可以不需经由口服方式进行投药即可以达到 有效治疗的投药方法或装置,让患有齿列疾病的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接受 药物的治疗,使投予人体的药物剂量降到最低,并且产生最大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缓 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其包括:
一套体,该套体具有一冠体以及一环侧壁,所述冠体与环侧壁相连结, 且该环侧壁相对于冠体的一侧具有一套设开孔,该套设开孔的内缘凹设有一 凹槽,并且在凹槽的内部由该冠体、环侧壁以及套设开孔围绕形成一容置空 间;
一药剂储存槽,埋设于该套体的冠体的内部;
一药剂补给微流道,连通套体外部以及该药剂储存槽;以及
至少一药剂释放微流道,连通该容置空间以及药剂储存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其中,所述药剂储存槽优选 由套体的冠体内进一步延伸扩大至环侧壁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其中,所述牙套优选具有至 少两个药剂释放微流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其中,所述环侧壁的厚度优 选由连结于冠体的一侧朝向套设开孔方向逐渐递减。
较佳的是,其中该环侧壁的厚度由连结于冠体的一侧朝向套设开孔方向 逐渐递减,并且该药剂储存槽由套体的冠体内进一步延伸扩大至环侧壁的内 部。此技术手段利用将药剂储存槽由冠体延伸扩大至环侧壁的内部,使得本 实用新型的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可以暂存更多的药物,并且延长药物释 放、治疗的期间,对于无法自理口腔清洁卫生的齿列患者提供更长久的洁净 功效。
更佳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具有至少两个药剂释放 微流道。此技术手段利用多个药剂释放微流道对齿列患者的患病区域同时进 行多方投药,这样可以更加平均地将药物释放至患病区域,提升药物对患病 区域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简单利用在套体内部设有药剂储存槽、药剂补给 微流道以及药剂释放微流道等微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缓释药剂型的人工 牙套具有暂存药物以及缓慢释放的功能,其能够长时间地针对齿列的患病区 域集中投药,不但有效减少药物用量、达到缓释治疗的功效,并且该释放的 药物不会进入人体的其他器官,有效避免其它副作用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释药剂型的人工牙套的套设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2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