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卡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0410.0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8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余斐;张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科讯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1 | 代理人: | 何婷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化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卡。
【背景技术】
双界面CPU卡是一种同时支持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通讯方式的CPU 卡。其工作模式包括接触模式和非接触模式,并且所述工作模式可以自动 选择。所述双界面CPU卡内的集成电路中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 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等主要部分,犹如一台超小型电脑。具有信息量大、防伪安 全性高、可脱机作业,可多功能开发等优点。而所述双界面CPU卡的接触 接口和非接触接口可以由所述CPU进行控制。
所述双界面CPU卡采用强大而稳定的安全控制器,增强了卡片的安全 性。所述双界面CPU卡还采用了多种芯片级防攻击手段,基本上不可伪造。 其特有的内外部认证机制以及以金融IC卡规范为代表的专用认证机制,能 够完全保证交易的合法性。当所述双界面CPU卡作为银行卡在认证和交易 过程中,传输的密钥是在安全的发卡环境中产生并的。并且在所述认证和 交易过程中密钥不外露,且不会以明文形式显现。所述密钥还会在传输过 程中经过随机数加密,从而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所述双界面CPU卡应用 的防火墙功能还可以保障同一张卡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安全独立性,故而对 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金融行业都将以所述双界面CPU卡作为下一代银行卡的 标准。
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国政府对信息安全给予高 度重视,支持和鼓励本土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在这种背景下,催生 了大量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企业。但是,第三方支付为了保证支付的便捷 性,没有与账户信息直接关联的物理硬件,使其安全性广受质疑;而很多 银行由于其网点有限或者互联网运营方式,使广泛发卡受到很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提供一种智能卡,可以使用户通过 互联网或其他自助渠道使用所述智能卡办理有关业务时,用户无需去银行 网点进行身份信息的核对及安全认证,但又可保证用户信息及账户的安全 性,同时所述智能卡还可安装多种扩展应用,实现一卡多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卡,该智能卡,包括安全芯片,及与所述安 全芯片电气连接的电池和天线,所述天线包括非接触式近场通信天线和 ISM频段天线,所述智能卡还包括与所述安全芯片通信连接的射频单元及 电路单元,所述射频单元用于实现所述智能卡与外部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 通信,所述电路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安全芯片及所述射频单元的供电电压, 调整充电单元的输入电压,管理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及控制安全芯片在 脱机状态下的电源供给。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单元为具有蓝牙功能的射频收发器,所述射频收 发器支持所述智能卡与外部终端设备之间安全加密的无线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单元包括开关升压电路、电流调节电路、线性稳 压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及接口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升压电路用于将所述接口电路的输入电压调整至 某一大于等于电池额定最大电压值的定值后,输出至电流调节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调节电路用于向所述电池提供满足电池充电曲线 的充电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用于向所述射频单元提供安全的工作电 压,还用于向所述安全芯片处于脱机状态时提供安全的工作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给所述安全芯片供电, 当所述智能卡没有插入智能卡终端时,在所述射频单元与所述安全芯片进 行信息交互时,所述射频单元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电源控制电路控制所述 电池给所述安全芯片供电;在所述射频单元与所述安全芯片信息交互结束 时,所述射频单元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电源控制电路断开所述电池给所述 安全芯片的电源供给。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卡还包括按键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射频单元,当 用户按下所述按键单元时激活所述射频单元进入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芯片支持ISO/IEC7816接触式和SO/IEC14443非 接触式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可充电锂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科讯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科讯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0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防雷信息管理系统
- 下一篇:指纹识别装置及其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