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外齿式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9455.6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6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夏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18 | 分类号: | F16D3/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肖兴坤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外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外齿式联轴器,属于联轴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联轴器主要以下两种:
1、钢制弹性膜片联轴器:利用钢制弹性膜片来保证传递扭矩同时具有径向和角向 的纠偏能力,能够传递比较大的扭矩,但是核心部件钢制弹性膜片容易断裂,连接螺栓 容易被剪切断裂。
2、梅花形弹性体联轴器:利用梅花形弹性体来保证传递扭矩同时具有径向和角向 的纠偏能力,间隙小、精度高、但是相同规格其他形式联轴器相比传递扭矩低、梅花形 弹性体易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外齿式联轴 器,它不仅能够更好地传递扭矩,而且使传递的扭矩达到最大化,从而提高传动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外齿式联轴器,它包括:
第一内齿套;
第二内齿套;
外齿轮,所述外齿轮的一端部与第一内齿套啮合连接,所述外齿轮的另一端部与第 二内齿套啮合连接;
第一涨紧连接机构,所述第一涨紧连接机构连接在第一内齿套和第一轴之间,以便 通过第一涨紧连接机构将第一内齿套和第一轴涨紧在一起形成刚性整体;
第二涨紧连接机构,所述第二涨紧连接机构连接在第二内齿套和第二轴之间,以便 通过第二涨紧连接机构将第二内齿套和第二轴涨紧在一起形成刚性整体。
进一步为了提高联轴器在径向和角向的纠偏能力,降低联轴器对主传动支撑轴承寿 命的影响,降低对主传动安装孔系的加工同轴度精度要求,所述外齿轮上与第一内齿套 套啮合连接的齿部外形为鼓型齿,所述外齿轮上与第二内齿套套啮合连接的齿部外形也 为鼓型齿。
进一步为了方便加工,所述第一内齿套上与外齿轮啮合连接的部位为直齿,所述第 二内齿套上与外齿轮啮合连接的部位为直齿。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提高联轴器在径向和角向的纠偏能力,所述第一内齿套和第二内 齿套的相对的端面之间留有纠偏自调节间隙a。
进一步,所述的纠偏自调节间隙a为1mm。
进一步为了使联轴器具备中心出水能力,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所述第一轴内设置 有第一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轴内设置有第二冷却液通道,所述外齿轮内设置有冷却液 腔道,并且第一冷却液通道、冷却液腔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连通形成冷却液通道。
进一步,内外齿式联轴器还包括中心出水冷却机构,所述中心出水冷却机构包括第 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轴和外齿轮连接,并且所述第一 连接轴内设置有第一衔接通孔,第一衔接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却液通道和冷却液腔 道相连通,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轴和外齿轮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轴内设置 有第二衔接通孔,所述第二衔接通孔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腔道和第二冷却液通道相连 通。
进一步为了便于对联轴器的润滑以及使联轴器能够在竖直状态也能正常使用,所述 第一内齿套、第二内齿套和外齿轮内还设置有充装润滑介质的润滑存储腔,以便润滑存 储腔对外齿轮和第一内齿套的啮合部分以及外齿轮和第二内齿套的啮合部分提供润滑 介质。
进一步为了可以保证设备保养时方便加注润滑介质,所述第一内齿套或第二内齿套 上开有润滑介质加注口,并且润滑介质加注口与所述润滑存储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涨紧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内涨紧环、第一外涨紧环和第一涨紧螺钉, 第一内涨紧环与第一轴径向接触,第一外涨紧环与第一内齿套径向接触,第一内涨紧环 和第一外涨紧环锥面接触,第一涨紧螺钉穿过第一内涨紧环后旋拧在第一外涨紧环上; 所述第二涨紧连接机构包括第二内涨紧环、第二外涨紧环和第二涨紧螺钉,第二内涨紧 环与第二轴径向接触,第二外涨紧环与第二内齿套径向接触,第二内涨紧环和第二外涨 紧环锥面接触,第二涨紧螺钉穿过第二内涨紧环后旋拧在第二外涨紧环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该内外齿式联轴器具有传递扭矩大,故障率低,使用寿命 长,有很强的径向、角向、轴向纠偏能力,带有润滑结构,具备中心出水功能,可以在 水平或竖直任一工况下使用等诸多优点。该联轴器可以有效取代进口的弹性膜片联轴 器,提高机床无故障运转时间,有非常好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外齿式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9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型钢焊接用导弧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不规则物体表面图文印刷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