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U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8856.X | 申请日: | 201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2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周佐飞;高正义;周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长逸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10 | 分类号: | B60B3/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4002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u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U轮,属于车辆配件。
背景技术
PU轮也称PU灌注轮,严格来说PU也是塑料的一种,只是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添加剂, 所以导致性能上更优越。PU灌注轮的特点:有弹性,可起到一定减震效果(甚至优于充气轮), 抓地力好,不易打滑,更耐磨,舒适性能好。
现有技术中的PU轮包括轮芯、轮圈的轮辐,轮芯和轮圈之间通过轮辐连接。现有技术 中的轮辐结构较为单一,且其抗压强度较差。为提高强度,通常需要设计成多辐的结构,且 需要提高辐板的厚度,这样一来,又增加了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外 形美观,结构强度高的PU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PU轮,包括轮芯、轮圈和用于连接 轮芯、轮圈的轮辐,轮芯与轮圈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轮辐的数量的 为3组以上,所述轮辐沿轮芯的环向均匀且间隔分布,所述连接片从轮芯外缘往轮芯的径向 方向延伸设置,且连接片两侧分别与相邻两组轮辐连接。通过连接片的设置,可增加轮辐与 轮芯连接时的强度,可节约轮辐的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轮辐的宽度在往轮芯的径向方向上递减。轮辐的这种设计,结构更加新 颖,增加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轮圈的沿其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凸条,凸条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凸条用于 安装定位轮胎,通孔的设置,可进一步节约材料成本,降低整体的重量。当轮胎采用发泡浇 注时,通孔使得发泡层与轮圈结合的更加牢靠。
本实用新型所述轮辐的数量为5组。
本实用新型所述轮芯、轮圈和轮辐是一体式结构。加工成型方便,便于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所述轮辐包括辐板、径向筋和环向筋,所述径向筋和环向筋均固定在辐板上, 所述径向筋和环向筋位于交叉方向上。轮辐的这种设置,可大幅减轻重量,由于径向筋和环 向筋的设置,轮辐的强度也能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片上在位于相邻两组轮辐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弧形部。弧形部的设置, 使得整体更加美观,所有弧形部形成花瓣状,且弧形部的承压能力更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连接片 的设置,可增加轮辐与轮芯连接时的强度,可节约轮辐的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 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 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PU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后视图。
图4是PU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PU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 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PU轮包括轮芯1、轮圈2、轮辐3和连接片4。
本实施例中的轮芯1与轮圈2同轴设置,轮芯1内设置有轴孔,轮辐3的数量的为3组 以上,轮辐3沿轮芯1的环向均匀且间隔分布,连接片4从轮芯1外缘往轮芯1的径向方向 延伸设置,且连接片4两侧分别与相邻两组轮辐3连接。通过连接片4的设置,可增加轮辐 3与轮芯1连接时的强度,可节约轮辐3的材料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轮辐3的宽度在往轮芯1的径向方向上递减。轮辐3的这种设计,结构更 加新颖,增加美观度。轮辐3呈扇形状。
本实施例中的轮圈2的沿其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凸条21,凸条2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22。 凸条21用于安装定位轮胎,通孔22的设置,可进一步节约材料成本,降低整体的重量。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轮辐3的数量为5组。轮辐3与轮芯1之间呈五角星状。
本实施例中的轮芯1、轮圈2和轮辐3是一体式结构。加工成型方便,便于批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长逸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长逸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88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CT扫描模式多光谱时域荧光分子层析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护士透视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