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原矿大槽脱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6968.1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9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高昱洲;顾登才;向治保;杨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650199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矿 大槽脱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原矿大槽脱泥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原矿含泥量较大,给整个选矿工艺流程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 型在于提出一种原矿大槽脱泥装置,该原矿大槽脱泥装置具有脱泥效果好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矿大槽脱泥装置,包括从上往下布置且依次相接的多个沉降槽, 每个所述沉降槽的底面均呈从槽头到槽尾向下倾斜,相邻的两个沉降槽中下游的沉降槽低 于位于上游的沉降槽,且下游的沉降槽的槽头与上游的沉降槽的槽尾相接,多个所述沉降 槽中的任一个的底面均呈槽底壁从两侧向中间向下倾斜,每个所述沉降槽的底壁上形成有 沿从槽头延伸到槽尾且贯通所述沉降槽底壁的沉砂输送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矿大槽脱泥装置,通过设置多个沉降槽,使得原矿浆流入原矿大 槽脱泥装置后,在水和重力的作用下,含矿物的矿石沉降于底部形成沉砂,并通过沉砂输 送沟进入下一个工艺流程,细粒级矿石和泥浆水溢出后进入尾矿库。由此,可沉降出含矿 物较高的沉砂,除去原矿浆中的大部分泥浆,从而提高了选矿工艺的处理量和沉降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矿大槽脱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沉降槽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在从左往右 的方向上向下倾斜;隔板,所述隔板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多个,且多 个所述隔板在所述底板上间隔出多个沉降小槽,其中多个所述沉降槽上的沉降小槽对应相 接。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沉降小槽的右端均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沉砂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沉降小槽的底面上均形成有所述沉砂输送沟。
具体地,每个所述沉降小槽底面的中部形成所述沉砂输送沟,且所述沉降小槽的底面 从前后两侧向中间向下倾斜。
可选地,所述沉降小槽的底面在从前后两侧沿向中间延伸的方向上向下倾斜的坡度在 1%到4%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沉降槽的右端设有向右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沉砂出 口,且最后一个沉降槽右端的连接板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溢流输送沟以及连接所述溢 流输送沟的溢流出口。
可选地,每个所述沉降槽的底面的坡度均在2%到4%的范围内。
可选地,从上往下的多个沉降槽的长度逐渐增大。
具体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沉降槽之间形成有台阶,且位于下游的一个沉降槽的槽头低 于位于上游的一个沉降槽的槽尾。
可选地,所述沉降槽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大槽脱泥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原矿大槽脱泥装置100,
第一沉降槽11,第二沉降槽12,第三沉降槽13,
沉砂输送沟2,沉砂出口3,
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第三连接板43,
溢流输送沟5,溢流出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大槽脱泥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矿大槽脱泥装置100,包括从上往下布置 且依次相接的多个沉降槽,每个沉降槽的底面均呈从槽头到槽尾向下倾斜,相邻的两个沉 降槽中下游的沉降槽低于位于上游的沉降槽,且下游的沉降槽的槽头与上游的沉降槽的槽 尾相接,多个沉降槽中的任一个的底面均呈槽底壁从两侧向中间向下倾斜。由此,有利于 提高原矿浆从上游沉降槽流向下游的沉降槽的流动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69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污自动冲洗流道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冷凝液分层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