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材料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5733.0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0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万伦生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F7/18;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陈英俊 |
地址: | 40228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材料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材料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材料进行能源化处理时,需要材料进行混合,以提高其转化加工效率。由于生物材料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有害物质,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其加入催化剂和药物,以使混合物更加充分混合的同时,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现有的加入催化剂得结构通常设置在箱体的顶部,加入催化剂时,量比较集中,使得催化剂与物料接触不均匀,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材料搅拌装置,能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叶片搅拌物料,同时采用套筒加入催化剂,提高搅拌混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物材料搅拌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端的顶盖,在所述的顶盖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转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的顶盖上,在所述的转轴外部套装有套筒,所述的套筒包括内外两层筒状结构,所述的内外两层筒状结构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的套筒外壁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顶盖上,在所述的套筒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的转轴中部套装在所述的第二轴承中部,在所述的套筒下端外壁上设置有通孔,在所述的通孔上设置有单向阀门,在所述的转轴下端设置有叶片,所述的套筒下端设置有呈中空环状的挡板使所述的套筒内部的空腔下部闭合,所述的挡板位于所述的叶片上方。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盖包括上下两层结构,所述的第一轴承固定连接在位于上层的结构上,所述的第二轴承固定连接在位于下层的结构上,上下两层结构之间相对悬空。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套筒上端设置有呈中空环状的挡板,所述的挡板使所述的套筒内部的空腔上部闭合,在该挡板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叶片上端面上设置有间隔排布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相邻所述的凸起结构之间设置有贯穿所述的叶片的通孔。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叶片上防腐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设置有空腔的套筒结构,能够方便通过套筒结构上的单向阀门向壳体内部加入催化剂或药物,方便提高加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挡板结构,能够使套筒下部闭合,从而使物料不容易从下方进入套筒内,同时有助于通过单向阀控制药物和催化剂的加入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叶片设置在套筒下方,能够方便时药物通过套筒进入壳体内时,同叶片进行直接搅拌,使得催化剂和药物能够更加均匀与物料接触;
(4)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轴承连接转轴,通过第二轴承使转轴相对套筒转动,能够在实现套筒的正常加入催化剂功能的同时,不影响转轴带动叶片转动,实现搅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壳体,102.顶盖,103.转轴,104.第一轴承,105.套筒,106.空腔,107.第二轴承,108.单向阀门,109.叶片,110.挡板,111.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材料搅拌装置,包括壳体101及设置在壳体101上端的顶盖102,在所述的顶盖102中部设置有转轴103,所述的转轴103通过第一轴承104转动连接在所述的顶盖102上,在所述的转轴103外部套装有套筒105,所述的套筒105包括内外两层筒状结构,所述的内外两层筒状结构之间设置有空腔106,所述的套筒105外壁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顶盖102上,在所述的套筒105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轴承107,所述的转轴103中部套装在所述的第二轴承107中部,在所述的套筒105下端外壁上设置有通孔,在所述的通孔上设置有单向阀门108,在所述的转轴103下端设置有叶片109,所述的套筒105下端设置有呈中空环状的挡板110使所述的套筒105内部的空腔106下部闭合,所述的挡板110位于所述的叶片109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万伦生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万伦生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5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釜液体加热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微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