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1978.6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6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宇清;章莉;张彦;葛鸿辉;何畅;杨臣;罗伟涛;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16K1/20 | 分类号: | F16K1/20;F16K1/32;F16K1/36;F16K1/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耐火 手动 隔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站通风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碘吸附器上、下游用 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
背景技术
空气过滤机组是核电厂通风空调系统的关键设备,对控制核电厂重要区域 的气载放射性浓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主控制室操纵员以及进入安全壳人 员生命安全的保障,对核电厂应对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的能力提升做出巨大贡 献。碘吸附器作为空气过滤机组的核心部件,其填充物为活性炭,具有可燃 性。设置在碘吸附器上下游的耐火手动隔离风阀在碘吸附器发生火灾时可隔离 碘吸附器,切断气流,使活性炭冷却,同时可阻止火灾蔓延,达到隔离和防火 的双重作用。
与部分堆型核电站在碘吸附器箱体进、出口处设置的防火阀相比,新型耐 火手动隔离风阀具有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环境适应性强、泄漏少以及阻力小 等优势;避免了防火阀温感器误动作对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影响,无需对火 灾报警系统增加用于阀门状态监测的接口,有利于降低核电厂的工程造价,减 轻运行维护的工作量。
目前,在AP1000系列核电站中,已使用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作为碘吸 附器防火的手段。另外,在后续CAP1000及CAP1400项目中也将使用新型耐火 手动隔离风阀。
根据实用新型人进行的查新结果,还未出现使用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作 为隔离碘吸附器的相关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
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包括:
框架;
主轴;所述主轴通过轴套及螺栓安装在所述框架上;
辅轴;所述辅轴通过连杆与所述主轴连接;
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主轴或所述辅轴连接;
叶片支撑架;所述叶片支撑架与所述主轴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叶片。
优选地,还包括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安装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叶片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叶片封头;所述叶片封头通过铆钉安装在所述叶片上。
优选地,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叶片的边缘和所述框架之 间。
优选地,还包括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执行机构 上的手柄具有开启、关闭定位设计,满足手动隔离风阀连续打开、关闭及调节 可靠性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框架为镀锌钢板,由左外框、右外框、上外框和下外框组合 而成。厚度为3.5mm。
优选地,所述叶片为镀锌钢板,呈双层机翼型。单层叶片的厚度为1.5mm。 叶片平行动作,为降低叶片与气流之间的摩擦,叶片采用流线型设计,有效地 降低了阀门的全开阻力系数。所述叶片和其他叶片之间以及叶片与挡风板之间 采用单弹簧片与双弹簧片相结合的金属密封形式,使得内泄漏大大降低,提高 了风阀的密封性能。
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安装在碘吸附器的上、下游,碘吸附器不工作或者 正常工作时,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处于开启状态;碘吸附器发生火灾时,新 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被手动关闭,隔离碘吸附器,切断气流,使活性炭冷却; 同时可阻止火灾蔓延,达到隔离和防火的双重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阀体与叶片、相邻叶片间的 不锈钢弹簧片密封在全寿命期内无需更换,降低叶片间及叶片与挡风板之间的 泄漏,叶片两端部与叶片支撑架之间的金属密封件减少两者之间的泄漏,使得 手动隔离风阀阀座泄漏达到ASMEAG-1DA卷Ⅱ级泄漏要求。轴套材质为耐腐蚀 的黄铜,具有良好的恒定润滑、低摩擦、长寿命的属性,满足手动隔离风阀动 作可靠性的要求。流线型的叶片具有良好的导风、分风性能,有效地降低了全 开阻力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
图2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新型耐火手动隔离风阀包括:
框架1;
主轴5;所述主轴5通过轴套9及螺栓安装在所述框架1上;
辅轴3;所述辅轴3通过连杆10与所述主轴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19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