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阶梯限流块的地下水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0245.0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1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三六九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27 | 分类号: | F16L55/027;F16L55/045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限流 地下水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管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阶梯限流块的地下水管道。
背景技术
地下管道是敷设在地下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作用在地下管道上的荷载,主要有管道自重、管内介质压力、竖向和水平土压力、地下水压力、地面活载产生的竖向和水平压力以及地震作用等,其中除管自重和管内介质压力外,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管道周围土体发生关系。土体不仅对管道施加荷载,而且对管道的变形起约束作用。钢筋混凝土、铸铁、石棉水泥管等刚性管的刚度大,竖向和水平向变形都很小,由此引起的土的弹性抗力很小。因此,作用在管道上的水平土压力通常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对钢管、波纹钢管、玻璃管等柔性管,在竖向土压力作用下,其变形可达管直径的2~5%,相应的水平向变形受到土的弹性抗力的约束,从而使管道对竖向土压力的承载能力相应提高。并且地下水管道还有来自内部的压力,在水流过大时及时限流将水流控制,造成压力过大水管爆裂的情况,而一些地区降雨、泄洪时往往在地下水管道内部流动的水流都很大,很容易出现爆裂情况引发一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阶梯限流块的地下水管道,能够对地下水管道进行限流约束,避免水流过分湍急造成一定压力而将管道本体压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阶梯限流块的地下水管道,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铺设于地下,所述管道本体两端连通,所述管道本体内部设有一阶梯限流块,所述阶梯限流块上端固定于所述管道本体上端管壁上,所述阶梯限流块前端设有多层迎面限流台阶,所述迎面限流台阶向后内收延伸,所述迎面限流台阶前端台阶角为弧形倒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管道本体一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管道本体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阶梯限流块前端设置的多个所述迎面限流台阶均等高度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阶梯限流块为一实心块,所述阶梯限流块与所述管道本体之间一体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地下水管道进行限流约束,避免水流过分湍急造成一定压力而将管道本体压破,管道本体内部的阶梯限流块能在水流过大时将水流限流减轻管道本体负担,延长管道本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阶梯限流块的地下水管道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管道本体;2、阶梯限流块;3、迎面限流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带阶梯限流块的地下水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所述管道本体1铺设于地下,所述管道本体1两端连通,所述管道本体1内部设有一阶梯限流块2,所述阶梯限流块2上端固定于所述管道本体1上端管壁上,所述阶梯限流块2前端设有多层迎面限流台阶3,所述迎面限流台阶3向后内收延伸,所述迎面限流台阶3前端台阶角为弧形倒角。
另外,所述管道本体1一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管道本体1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连通。
另外,所述阶梯限流块2前端设置的多个所述迎面限流台阶3均等高度设置。
另外,所述阶梯限流块2为一实心块,所述阶梯限流块2与所述管道本体1之间一体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三六九钢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三六九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02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含水有机物的碳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直管式钢塑转换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