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罐车吸料装置及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5504.1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1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娣;刘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扬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50 | 分类号: | B65G53/50;B60P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239050 安徽省滁州市乌衣镇***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罐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罐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罐车吸料装置及具有该罐车 吸料装置的罐车。
背景技术
目前粉粒罐式汽车的卸料型式有上吸式和下排式两种,上吸式卸料具有卸 料平顺,不易产生堵塞的特点,应用较广。上吸式卸料的原理是利用罐底的流 态化装置,使靠近罐底的粉粒型物料处于悬浮状态,并具有类似液体的性质, 从而在罐内压力的作用下,将物料通过输料管排出。这种方式在卸料过程中, 吸料口距罐底流态化装置的距离不能过大或过小,否则将影响卸料性能。
采用上吸式卸料时,罐体总成内部的吸料装置一般设计为固定式或手调式 结构。图1所示为固定式吸料装置,这种吸料装置一般将吸嘴3’与输料管2’做 成一体结构,或通过焊接方式固连在一起,由于吸嘴3’位置固定,无法调整, 当罐体1’物料较少时,物料的起动压力损失较大,卸料速度较慢,罐底剩余物 料多;图2、图3所示为两种可调式吸料装置,分别通过手动调节螺栓4’和手动 调节手柄5’来实现吸嘴3’的移动,这种吸料装置需要检修人员提前进罐手动调 整吸嘴3’的高度,且不能在卸料过程进行调整,这样在罐体1’物料不多或清仓 阶段,吸嘴3’高度无法随物料减少而降低,导致卸料时间长、罐体余料多等缺 点,此外,手调式吸嘴经长时间使用,位置容易移动,需要工作人员多次进出 罐体加以调整,给卸料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亟需一种操作简单、结构 稳固、吸嘴高度可自由调节的罐车吸料装置及具有该吸料装置的罐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操作简单、工作效率较高的吸嘴升降式罐车吸料装置及具有该罐车吸料装置的 罐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罐车吸料装置,用于上吸式卸料结构,包括罐体、固定于罐体内的输 料管及安装在输料管输入端的吸嘴,其中,所述输料管的外侧设有气缸,所述 气缸固定于气缸固定板上,所述气缸的输出轴通过连接组件与吸嘴连接,用于 带动吸嘴上下移动;所述气缸还连接有外部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横向连接杆和纵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 固定于气缸的输出轴上,其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纵向连接杆相连;两侧的纵向连 接杆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吸嘴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连接杆上还设有导向块。
进一步地,所述输料管通过至少两根支杆固定在罐体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套装于所述输料管外部,并能沿输料管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的形状为喇叭口型、直筒型或倾斜型。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底部开有清料口,用于排出剩余的物料。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控制系统设于罐体外部,包括电控箱和设于电控箱上 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用于控制气缸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罐车吸料装置适用于单车、半挂车及全挂车。
一种罐车,包括罐车底盘、传动系统及管路系统,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罐车 吸料装置,所述罐车吸料装置固定于所述罐车底盘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内部吸嘴处加装气缸,将吸嘴设计成可升降式结构, 借助储气筒内压缩气体的压力将内能转换为机械能,在罐体清仓或物料不多的 阶段,经由外部控制系统控制气缸的运动,从而将吸嘴高度降低至合适位置, 达到减小物料的起动压力损失,优化罐车卸料性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 理,操作简便,提高了清仓时的卸料速度,大大降低了罐体物料剩余率,实用 性较强,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 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 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固定式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可调式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可调式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罐车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罐体;2、输料管;3、吸嘴;4、气缸;41、气缸固定板;5、连接组件; 51、横向连接杆;52、纵向连接杆;53、导向块;6、支杆;7、清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扬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扬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55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阳极碳块自动解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排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