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95302.7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3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卢学渊;白清鹏;张琛;杨红;鲁明;郁家模;王雨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源液压系统(贵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17 | 分类号: | F15B11/17;F15B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余冬 |
地址: | 550018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液压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或军用车辆的车载发电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车载发电机要发出稳定电压和频率的电源,需保持发电机恒定转速,这在车辆停车时很容易实现,但车辆在行车过程中发动机转速是随机变化的,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液压或机械控制方式保证行驶过程发电机恒速工作。车载发电方式一般有机械传动方式、车载柴油发动机方式和液压传动方式三种。机械传动方式由于机械调速困难、体积大以及布置困难等缺点,一般只适合于停车发电;车载柴油发动机发电方式由于要另外增加一台柴油发动机而带来了布置上的困难,一般只适于小功率备用发电系统。液压传动方案具有单位重量功率大、体积小、布置灵活等特点。目前液压传动方式一般是采用进口比例泵通过速度反馈进行PID闭环控制驱动定量马达带动励磁发电机进行发电,其控制系统较为复杂,励磁发电机外形较大、重量较重,发电质量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简单、性能可靠、外形小巧、重量轻、双工位、可行车或驻车发电和发电品质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变量泵与外置补油泵串联构成的液压泵组,液压泵组连接有用于驱动的车载发动机,液压泵组还连接有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由恒速液压马达和永磁发电机组成,发电机组经逆变器连接有用电设备;所述变量泵和恒速液压马达形成闭式液压系统。
前述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中,所述变量泵经泵出口阀块与发电机组连接。
前述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中,所述泵出口阀块内集成有安全阀,安全阀连接在变量泵出口和回油口之间。
前述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中,所述泵出口阀块内还集成有依次连接的蓄能器、优先阀和梭阀,梭阀连接有并联设置的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油液经优先阀分配后,一路经第一流量阀从A工作口输出,驱动恒速液压马达,另一路经第二流量阀从B工作口输出,驱动其他执行元件;梭阀连接在A工作口、B工作口和变量泵的控制口之间。
前述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中,还包括由第一单向阀和溢流阀组成的补油集成块,并与变量泵、泵出口阀块、恒速液压马达形成闭式液压系统。
前述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中,在恒速液压马达的进、出油口两端并联设有第二单向阀。
实现前述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车载发动机对液压泵组进行驱动,变量泵为恒速液压马达提供液压油源,从而驱动永磁发电机工作,变量泵与恒速液压马达形成闭式系统,外置补油泵提供流量为闭式系统进行补油和散热。
前述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方法中,所述变量泵采用恒压/恒流量控制方式,结合第一流量阀使车载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驱动变量泵能输出恒定流量,以保证恒速液压马达以恒定转速驱动永磁发电机,永磁发电机输出的电能经过逆变器整流,输出稳定电压和频率的电能供给用电设备,其次在相对稳定的工况下,再将多余的流量输出驱动其他执行元件。
前述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方法中,还采用安全阀对车载液压恒速发电系统进行高压保护。
前述的车载液压恒速发电方法中,采用单向阀对恒速液压马达进行吸空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车载发动机直接驱动变量泵提供液压油源驱动恒速液压马达,再由恒速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永磁发电机进行发电,车辆的发动机动力通过控制简单的液压系统,驱动恒速液压马达带动永磁发电机,解决了目前现有的机械或液压驱动励磁发电机的发电系统存在的缺点和局限,具有制作简单、性能可靠、外形小巧、重量轻、双工位、可行车或驻车发电和发电品质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示意图;
图2是变量泵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液压系统外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源液压系统(贵阳)有限公司,未经力源液压系统(贵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95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