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周期腔体型低频宽带隙隔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86840.X | 申请日: | 2015-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3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胡洪平;江山;姜伟;胡元太;陈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5/20 | 分类号: | F16F15/20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梁鹏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周期 体型 低频 宽带 隙隔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隔振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周期腔体型低频宽 带隙隔振器。
背景技术
超精密运动平台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精微加工、精密测量等纳米 制造装备的核心部件,其微振动具有振幅小(几纳米到几十纳米)、频带宽(数 赫兹至数万赫兹)、频率低等特点,这类微振动的抑制是当前国际振动研究 前沿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抑制此类微振动,用于振动传递抑制的减振结 构,其工作频带需要有低频和宽频的特性。
周期性结构对某些频率波段的振动和波的传播具有屏蔽或抑制作用, 这些频率波段称为禁带或带隙,因此周期性结构可以用于对带隙频率范围 内的振动进行隔离或者衰减。周期性结构因为具有低频和高频带隙,有望 成为超精密运动平台的减振结构。然而,相对超精密运动平台微振动频率, 目前周期性结构尺寸较大,最低频率带隙的频率较高,带宽较窄,衰减效 率低,承载力不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如何获得拥有低频率、宽带 隙、可调节、高振动衰减率等特征的频率带隙,并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小 型化周期性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工程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周期腔体 型低频宽带隙隔振器,隔振器由多个周期腔体型单元组成周期性结构,腔 体中弯曲刚体小的薄板作为主体,弯曲刚体大的环腔散射体及连接块散射 体作为散射体,采用腔体结构增大了弯曲波传播路径,降低了带隙频率, 同时又能使结构保持较小尺寸。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周期腔体型 低频宽带隙隔振器,其特征在于,该隔振器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周期单元, 每个周期单元包括两个薄板主体和一个环腔散射体,其中所述两个薄板主 体的外缘用所述环腔散射体相连以形成一腔体;两个所述周期单元之间用 连接块散射体相连。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两个薄板主体为直径相同的圆形薄板,所述 环腔散射体为空心圆柱体,以此形成圆柱形腔体。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两个薄板主体为直径不同的圆形薄板,所述 环腔散射体为空心圆台,以此形成圆台形腔体。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两个薄板主体为直径相同的圆形薄板,所述 环腔散射体的母线为曲线,以此形成曲母线形腔体。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两个薄板主体为方形薄板,所述环腔散射体 为空心方柱,以此形成方形腔体。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腔体为开放式,所述环腔散射体分成两块或 多块。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 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采用周期性结构,周期单元包括构成腔体的薄 板主体和环腔散射体,周期单元之间通过连接块散射体串联而构成周期性 结构,主体和散射体周期性交替布置,能够产生低频、宽频、高衰减率的 带隙;在薄板主体中,通过调节薄板主体的材料和几何参数,即可确定带 隙的频率和宽度;连接块散射体除了作为必要的连接元件,在振动控制中 还起到了集中质量振子的作用,通过改变其质量实现对带隙频率的调节, 即通过改变其材料和几何参数,可以有效地调节带隙的位置和宽度。
2.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主要利用周期性腔体结构产生布拉格散射带隙, 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最低频率带隙的频率,克服布拉格散射最低带隙频率相 对较高,或带隙频率低但结构尺寸大的缺点,还具有较宽的带隙,且达到 了高振动衰减率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局域共振结构承载力小、带隙带宽太 窄的问题。采用腔体结构,增大了弯曲波的传播路径,降低了带隙频率, 相比于常见的长直型周期性结构,保持了较小尺寸,实现了“小尺寸控制 大波长”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隔振器应用于超精密运动平台微振动的抑制,克服目 前周期性结构减振器尺寸较大,最低频率带隙的频率较高,带宽较窄,衰 减效率低等缺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其周期性减振单元通 过刚柔交叉布置的主体和散射体的共同作用,对振动产生的弯曲波进行调 制,达到振动的隔离和抑制,具有能在更低频率段形成带隙,并同时拥有 更宽的带隙,尺寸相对更小,衰减效率更高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6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传动带
- 下一篇:一种设于真空腔与真空泵之间的阻尼块配重隔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