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篮球电子计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84857.1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5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蒋红英;邢中有;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71/06 | 分类号: | A63B7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许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篮球 电子 计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计分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篮球电子计分器。
背景技术
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们强身健体。而各种球类比赛,因最能体现参 赛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而极富观赏性。例如:国人对从基层到国际的 各种乒乓球赛皆情有独钟,球迷们会随着比赛双方的得失分数,或欢 呼雀跃、或叹息沮丧。因此比赛中,裁判公正评判和记分的准确无误 极为关键。目前所见的各级乒乓球赛事的现场计分,主要有以下三种 方式:一是使用“翻分牌”;二是使用“记分牌”;三是使用“电子 记分器”。所述的“翻分牌”是比较原始记分方式,这种记分方式是 通过翻转记分值卡片显示比分的,卡片的记分值仅面向观众,记分员 查看翻分牌不太方便;另外,当裁判误判后须修正原记分时、或交换 场地要调换设置局比分时,不仅操作比较麻烦、耽误时间,而且还容 易出错。所述的“记分牌”虽然较前“翻分牌”有了可双面显示的优 点,但依然未能克服上述存在的其它缺陷。所述的“电子记分器”使 记分员无须进行翻牌操作,比较省力,但交换场地时,局比分还要调 换设置,且对于比赛双方的计分值又无连续性,记分员只能靠强记设 置显示局比分,一旦错记遭人误解还会影响赛场氛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目前计分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篮球电子 计分器,可实现篮球比赛准确无误、清楚直观、操作方便快捷的计分 过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篮球电子计分器,包括电源、操作面板、触发器、计数器、 译码器、驱动器、显示器和壳体组成,所述操作面板的外表面安装有 分组的按钮开关;所述的触发器由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构成;所 述的计数器由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和第三计数器构成;所述的译 码器由第一译码器、第二译码器和第三译码器构成;所述的驱动器由 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和第三驱动器构成;所述的显示器由第一显 示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四显示器、第五显示器和第六显 示器构成;所述的第一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计数器、第二计数器的 输入端连接;第一计数器输出端与第一译码器输入端连接;第二计数 器输出端与第二译码器输入端连接;第一译码器输出端与第一驱动器 输入端连接;第二译码器输出端与第二驱动器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 器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器 输出端分别与第三显示器、第四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 器输出端分别与第五显示器、第六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 操作面板、触发器、计数器、译码器、驱动器和显示器设在所述壳体 上,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 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出端连接触发器,所述控制器与操作面板相连, 所述的第二触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计数器输入端连接;第三计数器输 出端与第三译码器输入端连接;第三译码器输出端与第三驱动器输入 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由3个按钮开关为 一组的四组按钮开关构成;触发器的型号为74LSOOP;计数器的型号 为74LS192;译码器的型号为74LS248;驱动器的型号为ULN2003A; 所述第一显示器、第二显示器、第三显示器、第四显示器的型号为 SM4140,所述第五显示器、第六显示器的型号为SM41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显示器设有两个相同的显 示屏,所述显示屏卡合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之间设 有密封条,所述显示屏对称设置于壳体两侧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篮球电子计分器,克服了现有球类比赛计分装 置的缺陷,可由一个操作界面控制两个显示屏同时显示;比赛双方交 换场地时、只要将本计分器沿平面方向转动180度,其余操作不变, 比赛双方的计分值能完全对应各方,计分值具有连续性,能实现球类 比赛的准确无误、清楚直观、操作方便快捷的计分过程,本实用新型 为采用现有成熟技术的电子元器件的合理配置,制作简单易行;有利 于企业开发生产,可实现篮球比赛准确无误、清楚直观、操作方便快 捷的计分过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84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