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孔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7238.X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0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斌;陈永明;潘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4 | 分类号: | B24B29/04;B24B41/06;B24B47/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徐良江 |
地址: | 3158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孔抛光装置,尤其涉及工件内孔环形槽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零件重要表面的加工方式往往为磨削、高速铣削、滚压、表面抛光等,对于表面质量要求很高的工件,尤其是其内孔带有环形槽的工件,由于内孔的表面结构不平整,许多加工方式、设备都无法满足要求。例如图1所示的工件内孔带有环形槽,如果要求其内孔光洁度达到1.6-0.8,由于内环形槽的尺寸规格多、批量小;环形槽槽数多,尺寸小,总深度深;内环形槽的台阶深,致使现有的加工设备无法达到其表面加工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满足对内孔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的加工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内孔抛光装置,用于抛光工件内孔,尤其是抛光带有环形槽的内孔,使其具有较高的光洁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内孔抛光装置,用于抛光内孔为通孔的工件,所述装置包括抛光轮、车床车身、轴向进给机构、纵向平移机构、基板、定位夹紧机构、顶尖尾座、顶尖;抛光轮包括带顶尖孔的芯轴、尼龙芯、磨料丝,盘装尼龙芯固定在芯轴外,尼龙芯圆柱面栽接磨料丝,多条磨料丝的外端面形成圆柱面,抛光轮的最大直径比工件内径大5mm;定位夹紧机构位于基板上,基板下连接纵向平移机构,纵向平移机构下方设置轴向进给机构,轴向进给机构架设在车床床身的导轨上,车床床身头部的卡盘夹持抛光轮,车床床身尾部设置可移动顶尖尾座,顶尖尾座上设置顶尖;定位夹紧机构调整工件位置并夹紧工件,纵向平移机构调整工件纵向位置,轴向进给机构调整工件轴向位置。
优选的磨料丝是由尼龙与耐磨材料制成的长丝。
优选的磨料丝长度为40-50mm。
进一步改进的轴向进给机构为自动进给机构,车床床身上带有限制轴向进给机构移动范围的限位块。
所述工件内孔带有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车床床身上设置轴向进给机构、纵向平移机构、基板、定位加紧机构,通过这些机构、部件可调整工件的位置、控制工件移动,使工件内孔套在抛光轮磨料丝外,抛光轮旋转,磨料丝研磨内孔,尤其是研磨带有环形槽的内孔,由于磨料丝具有弹性,可以磨削到环形槽根部,且不损伤槽齿,抛光后表面光洁度高;该抛光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成本较低,通用性强,可加工内孔结构复杂的零件,适用于小、中、大批量精加工抛光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内孔为环形槽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抛光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中:1、工件,2、抛光轮,21、芯轴,22、顶尖孔,23、磨料丝,24、尼龙芯,3、车床床身,31、卡盘,32、导轨,33、轴向进给机构,34、纵向平移机构,35、基板,36、定位夹紧机构,37、顶尖尾座,38、顶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工件1的内孔为通孔,内孔侧壁带有多条环形槽。
内孔抛光装置如图2所示,抛光装置包括抛光轮2、车床床身3、卡盘31、导轨32、轴向进给机构33、纵向平移机构34、基板35、定位夹紧机构36、顶尖尾座37、顶尖38。
车床床身3采用现有普通车床床身,包括变速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
卡盘31连接在车床床身3的头部的上部,在车床传动系统的带动下可以旋转,并且可通过变速系统调节转速、转向,卡盘31的中心轴水平。
两条平行的导轨32铺设在车床床身3上,导轨32与卡盘的中心轴平行。
轴向进给机构33架设在两条导轨32上,轴向进给机构33在电机的驱动下可沿导轨32滑移,为限制其移动范围,可以在导轨32上设置限位块。为增加其自动化,轴向进给机构33的移动速度可通过电机、变速器控制调节。
轴向进给机构33的上方设置纵向平移机构34,包括丝杠、滑块等,旋转丝杠可使滑块前后移动,移动方向与导轨32垂直。
基板35固定于纵向平移机构34的滑块上,纵向平移机构34可驱动基板35前后移动,轴向进给机构33可驱动纵向平移机构34、基板35左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72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