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基树脂的微波发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74802.2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7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4511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树脂 微波 发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氨基树脂的微波发 泡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氨基树脂发泡塑料(即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塑料)由安全的三聚氰 胺甲醛树脂经微波发泡制成的纳米级(主要体现在表面效应上,采用微发泡技 术将泡沫塑料制成泡孔尺寸为纳米级的超微泡孔泡沫塑料以提高泡沫塑料的力 学性能,实现泡沫塑料的功能化)三维网状交联结构的热固性泡沫塑料,无残 留游离甲醛,其稳定的化学结构和交联体系使其具有独特的化学稳定性,卫生 性可达到食品卫生级要求,该种泡沫塑料是一种具有高开孔率(开孔率>99%) 的新型泡沫塑料,具有优异的吸声性、阻燃性、隔热性、耐湿热稳定性、卫生 安全性及良好的二次加工等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家用电器、日用 品、降噪吸声、交通工具、航空机电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现有技术中的三聚氰胺泡绵微波发泡装置的微波源布置不合理,微波功率 控制不当,干燥设计不合理,泡体有害物质未除尽,以至于成品泡绵夹生、带 孔,成型率低,优等品率仅20~30%,成品甲醛含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氨基树脂的微波发泡装置,解决现有的微波发泡装 置由于微波源布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产品次品率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氨基树脂的微波发泡装置,包括微波腔体,所述微波腔体按物料输送 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料段、发泡段和干燥熟化段,所述发泡段的顶部设置有低频 率微波发生器,所述干燥熟化段的顶部设置有高频率微波发生器,所述高效率 微波发生器和所述低频率微波发生器的出口分别设置有微波打散叶片。
其中,优选地,所述高频率微波发生器为频率为915MHz的微波发生器。
其中,优选地,所述低频率微波发生器为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发生器。
其中,优选地,所述发泡段顶部设置有抽风罩,所述抽风罩通过抽风管道 与热回收式废气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抽风管道上设置有负压风机,所述干燥熟 化段顶部设置有送风罩,所述送风罩通过送风管道与热回收式废气处理装置出 风口连接。
其中,优选地,所述送风管道内设置有风量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微波发泡装置集加热、干燥为一体,频率低的微波发生器装在 头部,频率高的微波发生器装置后部,利用微波设备对热固性聚合物固化的高 效率及微波活性低分子物质对微波的强吸收,在聚合物固化的同时低分子物质 吸收微波气化,固化和发泡同时进行,形成聚合物泡沫材料。优等品率达90%, 且泡绵的甲醛含量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氨基树脂的微波发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微波腔体,2.进料段,3.发泡段,4.干燥熟化段,5.低频率微波发生 器,6.高频率微波发生器,7.抽风罩,8.抽风管道,9.热回收式废气处理装置, 10.负压风机,11.送风管道,12.送风罩,13.风量调节阀,14.微波打散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提供一种氨基树脂的微波发泡装置,包括微波腔体 1,微波腔体1按物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料段2、发泡段3和干燥熟化段4,发 泡段3的顶部设置有低频率微波发生器5,干燥熟化段4的顶部设置有高频率微波 发生器6,高效率微波发生器和低频率微波发生器5的出口分别设置有微波打散 叶片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4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