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盖隔热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9938.4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建;黄义;罗严陶;徐曼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鹏实业(集团)开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32B27/12;B32B27/40;B32B7/12;B32B5/0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000 河南省开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发动机盖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盖隔热垫。
背景技术
在以往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盖隔热垫主要结构为:无纺布面料+半固化毡+热轧无纺布面料,背面层热轧无纺布面料、中间夹层为半固化毡、表面层无纺布面料,经过模具加热烘烤后压制成型。
在目前这种结构组合中,因为通过烘烤成型后,材料中间夹层的半固化毡内的酚醛树脂胶粉起到材料塑型的作用,最终成型出来发动机盖隔热垫。隔热垫中的丰富的棉纤维,意味着更多的空间,形成自然隔热层,用棉层的纤维结构最终将热量吸收,阻隔热量向引擎盖的辐射,很好的保护了引擎盖漆面。削减声波能量:发动机运转的机械噪音无法避免,当这些声波经过纤维层后,会经过无数次的的反射,最后能量被消耗殆尽,让噪音减弱就是这样来的。
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是轻量化,而目前的发动机盖隔热垫暂时还不满足轻量化的要求。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轻质轻量,消音效果明显,节省资源,重量轻,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盖隔热垫,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轻质轻量,消音效果明显,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省资源,重量轻,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盖隔热垫,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盖隔热垫,包括背面面料层,所述的背面面料层与复合板层相连接,复合板层与表面面料层相连接。
所述的背面面料层和表面面料层均是采用轻质无纺布面料制成的柔性面层结构。
所述的复合板层通过热粘合的方式与背面面料层和表面面料层相连接。
所述的复合板层是采用聚氨酯制成的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产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括背面面料层,所述的背面面料层与复合板层相连接,复合板层与表面面料层相连接,背面面料层和表面面料层均是采用轻质无纺布面料制成的柔性面层结构,复合板层通过热粘合的方式与背面面料层和表面面料层相连接,产品整体密度低,质量轻,手感柔软,有弹性,热塑性好,宜成型,无气味,具有隔音、隔热、阻燃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盖隔热垫,包括背面面料层1,所述的背面面料层1与复合板层2相连接,复合板层2与表面面料层3相连接。
所述的背面面料层1和表面面料层3均是采用轻质无纺布面料制成的柔性面层结构。所述的复合板层2通过热粘合的方式与背面面料层1和表面面料层3相连接。所述的复合板层2是采用聚氨酯制成的板状结构。
本产品用轻质PU复合板代替半固化毡。本产品发动机盖隔热垫的结构变更为无纺布面料+轻质PU复合板+无纺布面料,背面层位背面面料层1,中间夹层为复合板层2,表面层为表面面料层3,背面面料层1和表面面料层3均是采用轻质无纺布面料制成的柔性面层结构,三个结构层经过模具加热烘烤后压制成型。
本产品设置复合板层2发泡材料代替半固化毡材料中的棉麻类物质,隔热垫中的PU发泡层形成自然隔热吸音层,利用PU发泡层的空隙结构最终将热量和噪音吸收,阻隔热量和噪音向引擎盖的辐射,最终达到隔热降噪的效果。具有隔热降噪能力强、单位面积小、质量轻、便于成型、成型速度快、健康环保的特点,符合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鹏实业(集团)开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鹏实业(集团)开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9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