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油泵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9004.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7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魏洋洋;马新华;郎涛;李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泵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流泵试验领域,具体为一种射油泵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射油泵是汽轮发电机组润滑油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向汽轮发电机组的各轴承(包括支撑轴承和推力轴承)、联轴器及盘车装置提供合格的润滑、冷却油。
射油泵安装在油箱内油面以下,它由喷嘴、混合室、喉部和扩压管等主要部分组成。工作时,主油泵来的压力油以很高的速度从喷嘴射出,在混合室中造成一个负压区,油箱中的油被吸入混合室。同时由于油粘性,高速油流带动吸入混合室的油进入射油器喉部,从油箱中吸入的油量基本等于主油泵供给喷嘴进口的动力油量。油流通过喉部进入扩散管以后速度降低,速度能又部分变为压力能,使压力升高,最后将有一定压力的油供给系统使用。
射油泵性能的好坏对汽轮机组润滑油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对检测射油泵性能的试验装置也就更高的要求,经检索发现国内尚未公布相关射油泵试验装置的文献资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射油泵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油箱,进口阀,变频泵机组,机械管路,进口测压管,射油泵,出口测压管和机械管路;
所述油箱置于底座上,油箱底部通过管路、进口阀与变频泵机组进口相连接,所述变频泵机组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机械管路、进口测压管与射油泵进口连接,射油泵的出口依次通过出口测压管、第二机械管路与油箱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第一机械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设有流量计Ⅰ;所述第一阀门设于第一机械管路上靠近变频泵机组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二阀门设于第一机械管路上靠近进口测压管进口端的位置;
所述第二机械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之间设有流量计Ⅱ;所述第二阀门设于第二机械管路上靠近出口测压管出口端的位置,所述第四阀门设于第二机械管路上靠近油箱的位置;
在第一阀门和变频泵机组出口之间的第一机械管路上设有支路,所述支路连接第一机械管路与油箱,所述支路上设有泄压阀。
所述油箱的底部还设有泄油阀。
所述第二机械管路的管径大于第一机械管路的管径;
所述支路的管径小于第一机械管路的管径。
所述变频泵机组为测试射油泵性能时提供压力油,当测试不同参数的射油泵时,可通过调节变频泵机组的转速来改变压力油的流量和压力。
当射油泵的进口管路中压力油的流量和压力偏大时,可通过打开泄压阀微量调节;
所述流量计Ⅰ用于测试射油泵进口处流量;流量计Ⅱ用于测试射油泵出口处流量;
所述进口测压管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射油泵进口处压力;
所述出口测压管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试射油泵出口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测试不同型号射油泵实际工况下的性能参数,更准确的掌握射油泵的工作性能,进而保证汽轮机油系统的运行安全;
(2)本实用新型装置为射油泵综合试验装置,可以测试不同型号射油泵性能参数,也可以进行不同型号射油泵的耐久性试验等;
(3)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操作简单方便,测试精度高,根据使用要求简单完善后可作为产品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油箱、3进口阀、4泄压阀、5变频泵机组、6、第一阀门、7第一机械管路、8流量计Ⅰ、9第二阀门、10进口测压管、11射油泵、12出口测压管、13第三阀门、14流量计Ⅱ、15第四阀门、16泄油阀,17第二机械管路,18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所述油箱2置于底座1上,油箱2底部通过管路、进口阀3与变频泵机组5进口相连接,所述变频泵机组5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一机械管路7、进口测压管10与射油泵11进口连接,射油泵11的出口依次通过出口测压管12、第二机械管路17与油箱2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所述第一机械管路7上设有第一阀门6和第二阀门9,所述第一阀门6和第二阀门9之间设有流量计Ⅰ8;所述第一阀门6设于第一机械管路7上靠近变频泵机组5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二阀门9设于第一机械管路7上靠近进口测压管10进口端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9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